精雕细作
从而导致了电影篇幅既无法表达清楚原著的人物和剧情的脉络,又让观众觉得信息量太多,有点消化不良。
所以,《蜀山》才最终闹的叫好不叫座,如果是了解《蜀山》原著的观众,可能会觉得电影还不错。但是不了解原著的人,可能就会觉得电影如同一团乱麻似的。
荆庸有很多作品,电影的改编效果都不如电视剧,这主要是因为,电影剧本没有理顺剧情。
而电视剧则是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只需要按照原著的篇幅和节奏走就可以了,只要拍的中规中矩,就很难扑街。
而要以电影市场为主,原著剧情肯定是要改编。因为,原著的节奏,适合拍电视剧,拍电影则需要重新魔改。
既让观众看到熟悉的东西,又不能让观众完全能预知后续剧情走向。
《笑傲江湖》电影接近杀青,剩下的主要就是后期收尾工作。
成本两个亿多的投资,看起来似乎是有点铺张浪费。
如果将投资降低到2000万元,一样可以拍出现在六七成的效果。但是,为了稍微提升一点质量,也值得耗费十倍资金。
毕竟,刘森的格局已经不是追求小成本作品的回报率,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
比如,投入了大量资金不仅仅是投给一两部大片,其中有不少的制片成本,也消费在虎门影视基地,从而带动了影视基地的人气和效益。
另外,影片近半的费用,都用在了后期特效、音乐等等方面,这些技术积累,也是隐形的收益。
除此之外,预算充沛的大片的能够保证IP改编更精良,不至于像预算比较小的电影,运气好能拍成神片,运气不好的话却已经没有资金把拍烂的部分重拍,只能以烂片的形式上映了。
就如后来成凯歌坏掉口碑的《无极》,主要因素还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
大量预算被明星阵容和昂贵的好莱坞特效给吞噬了。由于核心技术不是自己掌握的,所以,即使成片是漏洞百出,但是已经耗费了太多资金,已经没办法重新进行弥补了。
换做好莱坞的大导演,1500美元的预算才刚刚起步,后续可以把资金增加到5000万美元甚至1亿美元,这样一来,更宽裕的经费,可以让作品打磨的更好。
当然了,1亿美元预算的电影,刘森也仅仅是说说而已。至少是五年以内,刘森是不准备投资预算超过5000万美元的影视作品。
每年都会投入2~3亿港元级别的大片,或者是动画大片。以此来保持维创系的特效技术方面,能够保持领先地位。
将来等到计算机的硬件更成熟一些,能拍出《泰坦尼克号》、《功夫熊猫》那样水平的片子,才值得加大预算成本。
而以现在的硬件水平,即使把预算提到两三亿美元,也未必能拍出《泰坦尼克号》、《功夫熊猫》那样等级的作品。也许,后期制作团队里面,有不少的高手,但在硬件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