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婆,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杵子,在磨刀石上下地磨着,神情专注,哪怕少年墨子在她身边看了很久,她都没有察觉。
少年墨子问道:“老婆婆,你是在做什么?”
“磨针!”老婆婆他头也不抬的回答道,依然认真的磨着手中的铁杵。
少年墨子惊讶道:“可你手中拿着的可是巨大的铁杵,针又细又小,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
老婆婆边磨边说:“是的,铁杵又粗又大,要把他磨成针很困难,可是我每天不断的坚持磨它,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绣花针。”
少年墨子深受触动,慨然谓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间之事莫非如此。”
于是少年墨子奋发图强,最终开创墨家,成为百家诸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当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百官顿时一片默然,他们身居高位,自然要比其他人更能理解这句话,他们能够占据高位,并非是天生运气,而是要比普通人付出太多的功夫,最终将无用的铁杵磨成绣花针。
“墨子大智慧,朕深感佩服。”李世民感慨道。
其他众人纷纷点头,墨子密著再一次没有让她们失望。
“此言定然可以激励天下学子奋发图强!”孔颖达长叹道,一直以来,孔子的言行历来都是天下学子的效仿的榜样,然而墨子此言已经并不逊色孔子。
“多谢诸位对墨家的认可,墨子感触的确让人受益匪浅,然而在下有另一个番感触。”墨顿长叹道,“墨圣的时代,绣花针该有多贵,才让老婆婆不惜用铁杵磨针。”
“绣花针多贵!”百官不由愕然,纷纷眼神怒斥墨顿,墨家子此言一下子将他们刚才的感悟打断,一个是奋发图强,极为励志,一个是铜臭遍地,极为不雅,简直是云泥之别,让众人心中一阵膈应。
“墨辩曾言,凡是皆可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小子的看法也并没有错,而且我们不正在讨论物价贵贱么。”墨顿弱弱的看了群臣不善的眼神道。
众臣这才想起他们正在讨论价格的问题,竟然被墨子密著给带偏了。
“诸位可以想象,老婆婆足足花费数年方可磨成一个绣花针,其售价恐怕至少百文一根并不为过吧!”墨顿朗声道。
群臣默然,试问让一个人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付给她百文钱已经是极为便宜了。
“大唐锻造技术极为成熟,就那铸针来说,最优秀的铁匠一天时间才可以锻造八十根,所以现在大唐的绣花针售价是一文钱一根。”
群臣心中一动,按照墨顿的说法,的确是制造货物用的时间越少,货物价格越便宜。
“一文钱一根,那时之前的价格了。”一个御史冷哼道,正巧他听到过自己的妻女喜滋滋的说过绣花针的价格大降了。
墨顿颔首道:“这位大人所言不错,绣花针价格大降,乃是因为铸针的作坊采用了墨家最新的墨技和流水线生产,如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