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一)
以前是看武侠的孩子主要的阅读动机是逃避,现在孩子长成了家长,却发现世界变了,制作武侠这套工艺的人,他们成了孩子,也在逃避。
而且还是青春期的孩子。
那么分享一下青春期感兴趣的事,以及对此的思考吧。
说不定可以提供应对问题的思路。
分享一个阅读言情小说的心得吧!
那时候武侠和言情同样流行,受众群体还是同一拨人。
武侠里面有言情,言情里面未必有武侠。
有人说男孩喜欢看武侠,女孩喜欢看言情。
现在看来当年这句话未必全面,男孩也喜欢由情感出发,产生认知;女孩对任侠正气也有向往。
武侠受到的偏见,言情也同样受到。
通过对言情作品的分析,也可以看到现在武侠的一些情况,甚至都可以知道产生的原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时代相仿的作品,由于题材不同,反而有了观察的空间,不至于被太过喜欢的情绪所带偏。
之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看情感类的东西,那是因为在身心突变中,太需要爱的支持了。
既然有需求,那么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好的。
分享的是琼瑶的影片《雁儿在林梢》,那时候是借录像带看。
现在都感觉到制作精细,回味无穷。
女主接到姐姐自杀的消息,她说了一句话,要怎么样的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才会走向生命的毁灭。
女主在英国贵族学校学表演,是姐姐供她学费。她和姐姐关系很好,相依为命。
之所以记得这句台词,是因为当时看的时候就心中一动。
然后记了下来,后来才探索出,之所以会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愿意去记,是因为它与现实不同,是高于现实的存在。
现实中经常会碰到挑剔指责的人,很少有人愿意听完一句完整的话,更别提去挖掘探索其中的需求以及情感交流。
女主这句话不是指责挑剔,而是还原事实的探索。
如果现实中听到谁自杀了,一般会这样反应,怎么这么傻,大好生命就这样没了,不要这样。
仔细看看这样的话是不是在逃避?
当然投入的感情不同,也不能强制规定一些什么。
女主会有这种思维,说明她真的用心在学艺术,她没有白学。
艺术类的学生很容易用到还原性思维。
因为一句台词背后往往就是一段渊源,不去探索了解,怎么可能表现出来呢?
而还原性思维恰恰就是立足现实,对现实的尊重。
所以有些艺术大师,也是非常懂生活的。
女主非常冷静,用到这种思维,本身就比较容易冷静,而且这种思维也会帮助她冷静下来。
事实上她和姐姐感情很好,她不相信姐姐会不等她回来,见上她一面,就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