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天罚(1 / 1)

1951年4月9日深夜,立陶宛北部,希奥利艾雷达站。笔&趣&阁biquge.info塞满仪器设备的机房内,头戴船形便帽的苏军技术人员神情严峻地紧盯着不同型号的雷达屏幕,密密麻麻的光点或连续弯曲的波线意味着什么,这里的每一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以致于房间里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就在两三年以前,东西方阵营大战如火如荼之时,盟军的远程轰炸机群就经常在夜间光临苏联腹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空域基本上是它们往返的必经之路。为此,苏联防空部队在这两个早年吞并的地区建立了庞大的雷达防御体系,以便于探测追踪盟军轰炸机群的踪迹,引导己方战斗机和地面防空部队实施拦截。

在这场重量级的比赛中,苏联虽然凭借陆空军的出色表现最终占得上风,但在阻止敌方轰炸、保卫己方国土方面,他们的表现却只能用差强人意来评价。据统计,战争时期盟军向苏联境内派遣轰炸机达四十多万架次,投弹七十多万吨,给苏联的工业和军事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苏军先后击落盟军轰炸机5000余架,击落比率仅仅超过百分之一,远远不及二战时期德国空军战绩。究其原因,并不是苏联战斗机飞行员畏死,也不是苏联空军指挥官无能。经过二战的磨合,美英皆建立起了一流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且拥有数以千计的高性能轰炸机,从指挥官到飞行员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战术安排也较为合理,反观苏联一方,他们从沙俄手中继承了广袤的国土、庞大的人口和几乎处于封建时代的工业基础,机械和电气技术与欧美强国相去甚远,这一情况纵然在多个“五年计划”时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苏联决策者更着重于那些“看得见”的领域,飞机、坦克乃至步兵武器。在顶尖高手的对决中。这种坡脚走路的方式弱点尽显――缺乏优秀的高空拦截机,地面警戒雷达性能原始、数量不足,易受对手干扰压制,如此种种使得苏联人在国土防空方面吃到了不少苦头。他们只好通过分散工业设施的办法来减小轰炸损失。而这种办法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工业效率的下降。第二次苏德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暗中抵制与软性封锁使得苏联的工业经济困难重重,前线部队时常得不到充足的物资供应。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苏联人决心重整工业,鉴于西方盟国直接参战的可能性不大,德国空军又苦于招架,他们将许多散布在乌拉尔以东地区的工厂重新迁回交通便利的工业城市。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基辅等地,沉寂多年的烟囱又开始喷吐烟雾,而军工企业尤其是生产飞机、坦克、火箭的核心工厂仍留在乌拉尔工业(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