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座金矿(1 / 3)

上京,水木大学附近的公寓楼内。

一位老人手中正拿着一份英文杂志,坐在沙发上看着。

看到了一半,他忽然笑了笑,将手上的杂志放了下来,说道,“这小子是个人才啊。”

这位戴着眼镜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世界华人数学界的泰斗邱成同,邱老先生。

而被他攥在手里的杂志不是别的,正是《自然周刊》的英文版。而在翻开的那一页中,正是英国女记者贝琳达,对那位名叫陆舟的实习生的采访。

在采访中,这本杂志提到了那位被采访者金陵大学硕士生的身份,同时还提到了他是lhcb华国合作组中的一员,以及他对750gev能区出现的信号的看法。

正如lhcb项目华国合作组负责人高院士此前说过的,这位实习生,帮原本没什么存在感的华国合作组,在cern这个国际化的舞台上争了口气。

相信要不了多久,国内便会对这位登上《自然周刊》的年轻学者,进行一番铺天盖地的报道。

而这些荣耀,都是他应得的。

“是啊。”

坐在邱老先生对面的那位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轻声感慨道。

这位不是别人,正是陆舟在普林斯顿有过一面之缘的王熹平院士。

虽然邱老先生和燕大的关系很差,差到了甚至在媒体上相互炮轰、师徒翻脸的程度,不过老先生在燕大还是有几个私交不错的朋友的。

比如王熹平院士,便是其中之一。

停顿了片刻,王老先生继续感慨道:“普林斯顿的那场学术会议之后,我原本以为这小子的本事都在数论上,没想到他在高能物理领域也这么有这么高的天赋。年轻有为的学者我见过不少,但这种全才,我还真没见过几个。”

邱成桐笑着说:“我倒是见过一个。”

“谁?”

“陶轩哲!”

王熹平微微愣了下,随即笑着道:“你对他的评价这么高的吗?”

陶轩哲,获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82年邱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现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是数学界公认的天才,而且是令人惊叹的全才。

虽然他并没有涉及物理领域的研究,但他的研究范学却几乎涵盖了数学的所有领域,从调和分析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甚至于他的研究还从纯数领域扩散到了应数领域,比如照相机中的压缩传感原理便有着他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将他评价为数学界的莫扎特,因为除了天才之外,再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为何如此众多的成就会出现在一个凡人的身上。

虽然国内数学界,已经有不少人评价这位陆舟,称他是“小陶轩哲”,但终归还是带个“小”字。在王熹平看来,老友的评价,还是太过夸张了点。

邱老先生笑了笑说:“评价高吗?我甚至觉得,他完全有希望超过他的前辈!”

听到这位老友对那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