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我们,提前攻下那个民兵团所占据的地盘。
并且进一步,图谋我们英属印度的土地。”
他的这个想法让现场的参谋部人员也颇为赞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解救战俘的想法要尽快实施。
一旦日本人攻下了密支那城,他们的脚跟站稳之后,我们再想拿回来就难了。
说句不好听的,我们这20多万都是新兵,如果只是对付一个民兵团可能绰绰有余。
但是对付日本人而且还是兵力数量跟我们差不多的日本人,还是要倚仗原来那5万本土英军。”
是的,他们也知道自己的那20多万都是新兵,除了空军部队。
只有那5万被俘虏的是老兵,而且是本土的英国白人绅士,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
如果对上日本人十几万部队,哪怕是跟那个民兵团打过一场两败俱伤,或者用较大代价消灭了那个民兵团之后的日本人。
那也需要加上被俘虏的万本土英军战俘的战斗力,才可以持平。
所以他们需要抓住机会。
抓住日本人跟那个民兵团打仗的机会,等他们打的如火如荼抽不来身的时候,正是英军趁虚而入解救战俘的时候。
“命令,根据我们此前的勘察专家定下的位置作为目标,步兵师以最快的速度前去解救战俘,战车部队以及机械化步兵师徐徐推进,暂不介入中日双方的战斗,待机而动。
成功解救战俘的步兵师,以最快的速度跟大部队会合。
中方有一句古话说的好,把所有的力量攥成拳头打出去,敌人才会疼。”
其实他本人也对一两个月训练出来的英印师没什么信心。
当然,没有信心是说是对上日本人,毕竟人家十几万人也不是干假的。
对上民兵团的话,他对这20多万的部队还是很有信心的。
毕竟每个人尿一泡尿估计都把这几千号人给淹死了,哪怕不止几千号人,就算多上一倍,又能怎么样,现在他们是20打1啊!
如果救回来那万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战俘,战斗力就有保证了。
万老兵再加上20多万新兵对抗日本人的十几万也有点信心。
要知道英国人李恩菲尔德射速可是比日本的38式步枪要快多了。
可以说李恩菲尔德几乎是栓动步枪射速的天花板。
早已经集结起来,时刻做好准备的英印部队突然出发,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
一过十万,整个地方几乎都是黑压压一片。
当军队过了20万,光是离开营地就需要一天,一整天。
毕竟这是英印师,而且并不是逃命过程中的英印部队。
当然要是逃命过程中的英印部队,速度那是相当快,在缅甸时日本人号称是进军最快速度都追不上英国人,不得不说这是英国人的天赋。
在大部队没有进入野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