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技的进步(2 / 4)

小说:覆清 作者:隐宗宗主

闻言也不再推辞,虽说他一路收缴了不少银两,但要能买下箱子里的东西却是远远不够。

“小的告辞!”沈复闻言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后随即拱手告退道。

等沈复快走出房门时,闫祖庚忽然想了起来:“且慢,你说你叫沈复?请问可是苏州长洲人氏?”

沈复是王之政介绍的研究农事的文人,具体的黎汉明也不了解,毕竟这个时代虽然封建了些,但各种各样的科学家着实有不少,就算他曾经查找过资料,但肯定也记不住那么多。

不管是与不是,只有对方有研究农事方面的倾向,就只得黎汉明招募过来,大不了慢慢引导便是,总比没人可用、自己瞎捉摸要好得多。

沈复闻言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转身拱手回道:“回将军,小的正是长洲人。”

“真是先生?”闫祖庚闻言顿时一喜,连忙拱手道:“听说先生对农事颇有研究,我家大帅想请先生前往遵义一起共事。”

闫祖庚是军人,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见到对方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后,便直接开口邀请了。

他也没想到,此行最重要的两个任务,竟然奇迹般的一并就完成了。

沈复闻言却是一愣,一时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

闫祖庚见状笑了笑道:“先生不必急于做下决定,我家大帅说,希望先生能好生考虑,我们军政府不会做强人所难之事。”

“多谢,如此便容某考虑过后再给将军答复。”沈复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闫祖庚点了点头忽然又想起一事,便开口问道:“先生对此地山匠可熟悉?”

由于井盐生产过程中需要分工协作,故而井、灶、笕中都需有各类专门工匠,如凿井、治井的有山匠,煎盐的有烧盐匠,设卤笕的有笕山匠,安火笕、置火圈的有灶头,运卤的有担水匠,按照专业程度和不同工种取得工资。

灶头、山匠颇受井主重视,甚至山匠具有招工权,以利井灶生产的正常进行。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

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既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

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卓筒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深井钻凿工艺的成熟。

此后,盐井深度不断增加,一直到后世道光年间,四川自贡盐区钻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黎汉明不但要招募当前能用的科学人才,还得为以后要用到的科学技术人才做好储备。

而凿井、治井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