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大宋朝廷并没有太大的进步,想赢怕输的思想还是那样顽固。他们并没敢把新军一次性全部投入到前线,而是采用了添油战术,一点一点的向前线派,每批新军还要带着数倍于自己的旧式军队。这样一来,就等于把新军的战斗力消弱了很多,就算新军再厉害,也不得不一边打仗一边照顾友军的习惯,热兵器作战和冷兵器作战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理念被强行糅合到了一起,没达到一加一大于一的效果。
就算这样,海峡公司国的雇佣军依旧是胜少负多。专业军队和雇佣军还是有差别的,尤其是面对那些从北方调回来的百战之师,即便武器上占优,雇佣军们也经常顶不住。好在这里的气候大异于北方,开战的时候正赶上南方的梅雨季节,大宋朝廷的几万骑兵无法形成大规模冲击力,海峡公司国的军队又等于是在家门口作战,后勤补给跟得上,勉强还算是可以抵抗。
金河帝国此时虽然宣布中立,但这种屁话在金河二代眼中根本不具备约束力,说的时候就是当瞎话说的,做起来自然做不到。帝国政府不仅偷偷向海峡公司国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从陆海军之中抽出了很多汉族军官,以雇佣兵的身份偷偷加入海峡公司国的军队,帮助他们进行战术训练。而在情报方面,金河帝国的监察部更是全速运转,把整个大宋朝廷的活动和大宋军队的调动摸得一清二楚,甚至比大宋朝廷知道的还及时。
在这个问题上文浩其实是犯了一个大错误,他算计得太完美、太自我了。总认为依靠金河国这个强大的后盾,可以震慑住大宋朝廷,让他们不敢轻易言战,最终向当年承认自治城市一样做出让步,承认海峡公司国的自治权。海峡公司国到时候也会让步,不再以独立的王国自居,依旧归属于大宋朝廷,只不过在赋税、劳役和政策问题上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说白了就是高度自治,变成了大宋境内的一个国中之国,而他就是这个国中国名义上的国王。
当然了,这不是文浩的最终目的。他处心积虑的研究了金河帝国和大宋帝国这么多年,从一个报社小主编开始,几乎利用了每次机会,一步步爬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却在国家有难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背叛,当了造反头子,一个小小的海峡公司国董事长根本不可能让他满足。
“金河,不能再犹豫下去了,能不能成为你父亲那样的千古一帝,就看你这次能不能抓住机会。现在大宋的主力都在南方,又被海峡公司国的军队牵制,假如帝国军队此时能突然出现在两浙东路,按照大宋朝廷的习惯,他们马上就会把主力调回去保护都城临安。海峡公司国就可以趁机北上,拿下江南西路和荆湖南路,对朝廷军队形成包围之势。面对我们两方的压力,大宋朝庭自然而然的就会选择北退,退到长江以北去。他们又不是逃过一次了,往南逃和往北逃其实是一样的。”
金河城的皇庄已经不像洪涛在的时候那样到处都是田地了,除了拜香的烟草田还在之外,其它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乡村度假村,其中那座最大的建筑,就是洪金河的行宫。此时行宫里非常安静,洪金河也叼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