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国耻(2 / 3)

中学毕业的学生,获得秀才学位,综合成绩上佳的一小部分,免费进入国立大学,继续接受国家在专业科目的培养,如皇明军校,农业大学,政法大学......毕业后获得举人学位。

国立中学毕业后,成绩一般的可以选择私立大学,从事各行各业,也可以报考县级以下公职,成为地方小吏,想要升迁,得一步步往上爬。

自从教育改革后,大明的读书人呈爆发式的增长,以往的科举制度早已无法满足新式教育下的乡试和会试了。

人太多了,考点压根不够!

新式科举改革后,全国会试由之前的三年一次改为了一年一次,只能由国立大学毕业的精英们参加,也就是举人学位。

通过会试角逐出来的一批佼佼者,成为贡士,可以入宫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察,择优选出一批人才,授予进士学位,前三名依旧是状元、榜眼、探花,又有庶吉士。

选出人才后,再根据他们的专业进行分配,培训上岗当官。

科举改革后,第一届殿试产生的状元名叫卢以载,是海运大臣卢象升的长子。

殿试上,朱慈烺并未放水,一切以才能说话,卢以载的表现确实优于他人,颇有见解。

朱慈烺没有按照惯例让他进翰林院镀金做学问,而是直接任命其为一个刚受过灾的一地县令。

殿试刚刚结束,李廷表便匆匆赶来,神色凝重的呈上了一封奏报。

朱慈烺打开一看,赫然是南洋之变。

马尼拉的排华活动愈演愈烈,目前已造成上百人的死伤,甚至又有了大规模屠杀华人的趋势。

“跳梁小丑!”

朱慈烺将手中的奏报拍在龙案上,沉声道:“命令南洋驻军进入一级战备,大明皇家海军南洋舰队进入二级战备!”

谈起南洋的排华事件,朱慈烺深恶之,海外华人的处境代表着国家在国际上的缩影,历史上华人多次遭到屠杀,是因为中国朝廷的实力,以及对海外的态度!

那时候大明处于清军入关之际,国内战乱不断,国力衰弱,想支援马尼拉的华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发生在1686年和1782年的两次马尼拉反华大屠杀事件,正处于号称历史上最强的康乾盛世时期,鞑清却完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在海外的子民!

就这,康熙还是以“圣祖”作为自已庙号的皇帝,采取的措施仅仅就是禁止中国人去马尼拉经商。

在这个时空,崇祯十二年的第二次排华屠杀时,正是朱慈烺领兵出关进行辽东大战之时,大明与鞑清在关外进行了一场国运之战,连前线粮草都快断了,自然无暇顾及南洋之事。

如今,大明并非啥也不是的鞑清!

西班牙敢跟大明亮拳头,大明必须要重拳出击,崩掉他的大牙!

进入战争状态的旨意传至军机和内阁,立即引起了文武将领的惊讶。

他们不知道皇帝为何对还未大乱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