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就计(3 / 3)

掉落至五岁。

正是她开始习医的年纪。

河边小院被挂了匾额,曰“慈安”,对医学堂之义也应宁安城之名。

讲堂开设近一个月,女护工们一批接一批进出,附近百姓家中有女儿者看得热闹,也求长官意思能否让孩子旁听。

整治之期,众官忙于梳理各项事务,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民意也便任由阮雪音定夺。

阮雪音自然准。五岁女童入讲堂习医的景况始于此。

她从前不知如何与孩子打交道,下山后先有小漠,再有深泉镇学堂里的小姑娘,以及封亭关外村落里那个不能说话的幼童,至今日面对一众稚嫩面庞纯真眼眸,已不恐慌,且授课有日子,很攒了些经验。

作为护工进来的大孩子通常无父母,没有名字,她一一以药材名给她们起:

半夏、连翘、降香,孩子们高兴,她唤得也舒心。

后来旁听的孩童多起来,闻知大姐姐们都以药材入名,纷纷要求老师也给她们赐名,方显公允。

于是满课堂的莲须、竹茹、泽兰、佩兰此起彼伏,有时讲常用药方点到某一剂,便有小姑娘举手起立,欢声不断。

有一刘姓小女孩,得知刘寄奴一味,回家定要父母给她改名寄奴;

另有十四岁却性孤僻的大姑娘,自幼被父母遗弃,起名时只中意“独活”。阮雪音说女孩子叫这两个字太煞气,两人遂翻药典择了一味“阿月浑子”。

她玩笑说此名像西北荒漠或更远土地上生活的异族名,阿月浑子羞赧笑。

竟有这么一日她也做了老师,学生不止两个,一屋接一屋,得心应手。

每日事毕,黄昏阮雪音会登船,河上坐一段。春天的宁安她头回见,此城翠竹极少,岸边栽着元宝枫,她看着看着便满眼都是竹,想起来老师的一生。

乡愁自蓬溪山又飘往霁都。

她暗想过几日找丛若谷谈完话,便该回家了。

[1]九思,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