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便是了。”
逢纪恍然大悟。原来华歆和下邳陈氏还有这么一段渊源,那倒是情有可原了。见华歆起身欲走,逢纪连忙拦住他。“子鱼,我一时失言,千万莫怪。既然如此,你就先在中山住下吧。若有闲暇,帮我写几篇文章,教几个孺子,也是好的。”逢纪转身取来几部文集,放在华歆面前。“喏,这上面有邴根矩、管幼安的文章,我正想着怎么应对呢,正好你来了。龙头在此,龙身、龙尾岂是敌手。哈哈哈……”
逢纪大笑,华歆拿起文集翻了翻,欣然从命。
——
虽然华歆不肯出仕中山,逢纪还是向刘备汇报了华歆的到来。刘备曾任平原相,对华歆的名声有切身感受,只是当初名望太低,够不着华歆的门槛。如今华歆主动来到中山避祸,他当然不能失礼。
刘备亲自登门拜访华歆,向华歆请教学问和时势。华歆不接受官职和馈赠,却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因为没有君臣关系,他不用顾忌太多,说话坦率真诚,虽然并非都是刘备爱听的,却时有新见,对刘备颇有启发。
在群臣之外,能有这样一个名士做朋友,刘备很满意。他隔三岔五的来向华歆请教,有时候还带着近侍或宗亲子弟。近侍中有一些是冀州世家子弟,他们见过华歆之后,为华歆的学问和风采折服,纷纷向亲友宣传华歆。
华歆的到来,迅速引起了崔钧等人的警惕。虽然华歆没有出仕中山,也有充足的理由,却无法让他们安心。不管华歆与否,他的到来都成了逢纪想培植个人力量的象征。
很快,有人便挖出了一个事实:华歆当年在陈球门下求学,除了管宁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同窗:刚刚过世的大儒郑玄。郑玄比华歆年长三十岁,不是一辈人,但他们肯定有交情,陈球去世时,他们曾一起参加葬礼,并在陈球墓前刻碑留名。
郑玄的影响力有多大,所有人都清楚。郑玄虽然死了,但冀州、青州还有很多他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如乐安国渊、清河崔琰,如今可都在冀州担任要职。逢纪拉来华歆做幕僚,很可能是要和国渊、崔琰等人套近乎。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袁熙与逢纪的旧交,逢纪的实力足以和他们抗衡。
有了这样的担心,崔钧等人对联络袁熙、袭取冀州的事不热心了,他们提出各种理由进行阻扰、拖延,一会儿是冀南世家强势排外,就连袁绍都镇不住,大王入主冀州,恐怕也不会受到欢迎;一会儿袁熙太软弱,能力不如袁谭,以弟篡兄,于大义也不合;一会儿大军数量有限,尤其是骑兵数量不足;一会又担心钱粮不足,两面作战,恐怕供应不上,需要多准备一些时间,最好等到秋后。
逢纪焦头烂额,寸步难行。但他不认为这是因为华歆的到来引发的,反倒更加反感冀北世家的顽固和不可理喻。他苦劝刘备,希望他能力排众议,迅速出兵冀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孙策全取兖州,四面合围,他们就自顾不暇了。
刘备信心不足,迟迟没有决断。
时间一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