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陈家(3 / 5)

他心生感慨,往后退了两步,心里想着可惜徐应宾看不到,徐子先和徐应宾父子应该是以这件事最为遗憾。

“这位是陈正心,大理司评事,权知泉州南安县。”

“陈正谊,左正言,汀州长汀县知县。”

“陈正宾,符宝郎,澎湖县知县。”

“陈耀宗,殿中侍御史,建州观军容使。”

“陈德道,建州州同。”

“陈笃名,你十一叔,集英殿修撰,这一次从京师请假回福州探亲,正巧遇上了。”

“陈笃中,东藩上寨知寨,防御使。”

“陈笃务,左谏议大夫,福建路转运副使。”

“这位是张子清,日后称二姑父,中书舍人,兴化军宣抚副使。”

“刘宝瑞,四姑父,中书舍人,邵武军宣抚使。”

“嗯,这位是李明宇,大姐夫,殿中侍御史,福建路观风使,闽清知县,

“杨复,二姐夫,兴化军掌书记。”

徐子先感觉自己脸快笑僵了,点头抱拳不停,几乎比打仗还要累。

怪不得赵王在自己前世汲汲求陈文珺为儿媳,哪怕是陈文珺与徐子文夫妻失和,赵王也从未为难过陈文珺一星半点,眼前被介绍到的都是近支亲戚,不管是昌文侯陈家的人,还是姻亲,都是相当亲近的关系。

稍远一些的远宗,还有一些较远的姻亲,今天这种场合都没的机会上前,可能就是在成亲的酒宴上介绍了。

一旦成婚,昌文侯府掌握的这么庞大的直系官僚势力,不能说为徐子先所用,但最少会是相当大的助力。

也怪不得这个世家大府,成为福建路排名第一的文官世家!

朝廷对这样的世家倒不是很忌惮,就算陈家没有封爵,这样的书香世家只要大魏不亡,肯定会有大量的子弟入仕为官,这是显然易见的事。

江南一带,这种从前朝到本朝的书香世家,一个家族几十个当官的,几百个举人秀才,这是相当寻常的事。

不寻常的,也是徐子先诧异的就是大魏并不强迫文武官员到异地为官,考中进士后当然不会随意让官员挑选职位,很多进士会在京师任半年左右的观风进士,学习诸监,寺,六部,三司,两府的政务推进的过程,了解京师的官场,半年之后,留京的多半是科考排名靠前的,大魏虽努力推行中枢和地方并重的政务制度,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难破,仍然是京官为重,朝官以留京为荣。

新进士留京,一般任从七品,正八品或从八品的职务,如果离京外放,一般来说吏部会将新科进士,不分文武,均放回本路为官,如果本路没有实缺,或是本人自愿,那就会放到外路。

这是太祖立国之时的理念,本乡本土为官,不存在语言不通,难以施政的弊病。将北方人放到福建,两广,怕是听懂方言都得花半年一年的时间。而百姓不懂雅言,不会说雅言的是多数人,地方官员不懂方言,如何施政亲民,如何判断刑案,料理钱粮,兵谷诸事?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