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所在的地方进行贸易。
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港口的样子,不管是大魏的明州港,漳州的月港,还有泉州的港口,皆是如此,无有例外。
东藩这里的港口,原本规模很少,勉强有个停泊和下货的地方就够了。
原本一年最多是几十艘船的贸易往来,有此前的规模也是足够用了。
而现在却是大了十倍也不止,这令得林养先和陈笃竹相当的吃惊。
“竹兄,养先兄。”
两人上岸不久,一群士绅就围了过来。
众人互相揖让行礼,此前来的人可能是早晨到的,也可能是昨晚到的,俱是这几天陆续赶到东藩的士绅。
他们多半是某个大家族的人,或是大商行的家族成员,是大掌柜,或是高档次的职业掮客。
这些人和陈笃竹和林养先的身份一样,目标也是相同,当然是为了东藩的盐而来。
这一次的盐数量极大,昌文侯府全部吃下不难,但想一下子都打通各处的门路,将大量的盐在短时间内销售出去,打掉原本的私盐网络,抢占整个福建的市场,甚至是往两浙和两湖分销,昌文侯府显然是不够格了。
这一次召集来的除了福建路的这些人外,还有一群两浙和湖广的商人,他们当然不是从两浙路或是两湖赶过来的,原本就是常驻福州。
两浙和两湖的地方,也有大量货物从福建出海,或是在福建购买当地的土货往返贸易。
两湖出产最多的还是粮食,另外是大量的土产。
两浙的商业也相当发达,对外贸易有明州这个口岸,但衢州等几个浙西多山的州县,往福建经建州和闽江入海反而更近些,比他们去明州都方便的多,所以福建这里多两浙商人也并不奇怪。
一群人寒暄起来,陈笃竹和林养先当然是众人的核心,这些人原本也就是为他们而来。
“九真兄,演达兄。”寒暄过后,陈笃竹笑着道:“东藩这里的情形是证实了的,你们可是去看过了?”
“还未曾去。”魏九真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士绅,他笑着道:“我们下午过来的,天已经快黑了,后来这边侯府的一个典吏对我们说两位老兄今晚必至,所以我们干脆就再等等。”
“以魏家和东藩这边的关系,其实是不必等的。”
“不不。”魏九真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式,说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当然是要等的。”
魏家和徐家,还有其余的各家都是点头,南安侯府和昌文侯府形同一体,这一次的东藩盐也是指定给昌文侯府总负其责。
各家都是从昌文侯府拿货,估计会比东藩的出货价稍高一些,但这很正常,就算稍高一些,这生意还是大有赚头,各家一斤最少都能赚好几文钱。
对一出货就是万斤乃至几万斤的生意来说,这可是比粮食要赚的多了。
魏九真的家族就是福州魏家,在福建路也是根深蒂固,家族中人也在多处为官,经营着一些杂货买卖,一年包销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