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文才很受重视,现在很明显时至乱世,读书人已经毫无用处了。
李谷在天黑之后回到王府,先见过赵王,没有谈什么要紧事,和其余几个清客陪赵王用了晚饭,起更前后离开,赵王回到后宅休息。
李谷却并没有回自己的住处,他的事情已经发动了,是否成功,得看下一步的努力。
在走向徐子文住处的时候,李谷也问自己为什么要如此做,脑海里浮起这个念头的时候,李谷的脚步停滞了一下,半响没有挪动。
过往的仆役很是奇怪,看着这个赵王的心腹幕僚神情呆滞的站在路中,人们小心翼翼的挪开身体,避让开来,不敢去打扰李谷的思绪。
半响之后,李谷才苦笑摇头,继续向前。
他已经明白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出于恐惧。
此前赵王对南安侯府的那些伎俩,那些阴谋设计,大半出于李谷的贡献。
一旦徐子先查明一切,对赵王父子未必能下狠手,把事情做绝,怎么对付李谷,或是对李谷的家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将事情做了,赵王有犹豫和迟疑的本钱,他怎么样都是天子的亲生父亲,哪怕徐子先控制了全福建,甚至在十几年后成为下任天子的生父,成为大魏监国,他也不能公然逮捕赵王,甚至还要给赵王一些体面,宗室之内,亲族血脉的关系无法割舍。
而李谷这种腹黑的幕僚,正好推出来明正典刑,不管是推到东市斩首,或是绞决,又或是暗地里刺杀,再抄没家产,流放李谷的家人,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事。
李谷还相当明白,如果不做努力,那可怕的结局就摆在几年之后,三年,或是五年?不会太久的。
有那么一小会儿,李谷感觉徐子先不象是那种心狠手辣的人,他对人很温和,行事有章法,好象不是那种枭雄之主的性格。但转念一想,中山王在江滩一战时的狠手,斩首的几千首级摆在福州街头,引得十几万人围观。
再有岐州一战,也是把陈于泰和他的部下悉数斩首,几乎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对吕宋二盗之战,亦是如此,宁愿不停的搜捕辑拿,大费周章,也不肯赦免一个该杀的海盗。
现在东藩的京观就在海岸边,每艘路过的船都会特意绕道东藩,就是为了看一眼那壮观的几万颗头颅垒成的山坡。
这样的雄主,根本不可以用常理来揣度,如果徐子先觉得李谷该死,罪不容诛,那么不管许下多少好处,给多少利益交换,李谷都相信自己是死定了。
正是因为这种恐惧,这种冰寒刺骨的恐惧,李谷才在拼命的折腾,如果他愿放弃眼前的一切,放弃身份潜逃,也不是没有办法,赵王很信任他,不是太提防,暗中看守的人拉开的网不是很严密。带着家小逃走,江陵,广州,都可以存身,甚至下南洋,对福州人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李谷家族就有亲戚在兰芳国,也有在暹罗或是占城的,随便去哪里都能存身。
但李谷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