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13)(2 / 3)

样。

“没有哥哥辞位,苏学士也进不去。”冯从义知道韩冈的性子,不就此事多说,“不过小弟还听说,哥哥还举荐了沈直阁代替吕三司?”

“怎么?”知道冯从义想说什么,韩冈语气不快,问道:“不愿意?”

“哥哥,朝廷的安排本不是小弟愿不愿意的事,派了哪位守三司,谁不是只能忍受着?但哥哥你不一样啊,哪位正人君子不能选,何苦推荐他?”在冯从义看来,吕嘉问纵然不适任,可沈括却是更坏的选择,“沈括占着三司,市井中的事他想知道就能听得到,商会里面行事总会有些个疏忽的地方,万一给他寻到什么错处,就这么给记下来,日后与哥哥你有碍啊!”

冯从义言辞恳切,可韩冈闻言,也只能摇头苦笑。

名声坏了,果然是不行。到了重要关头,真的是只能看人品。

苏颂性格醇和,朝堂上没有什么政敌,又从来没有害过人,沉沉稳稳的做官。变法之初,不给任命李定的钦命草诏,已经算是很激烈的行为了。

就算是两府宰执,也不觉他上来之后,会给其他人找麻烦。这是个老好人,心思又多放在气学上。京中哪个不知道苏颂主编的《自然》期刊声名渐广,每天都要审稿改稿,哪还有心思跟人勾心斗角?

相比起苏颂,沈括就差得太远了。沈括为人胆怯气弱,在家被浑家欺负。又是首鼠两端的性子,官场上不被人待见。从王安石开始,一直到曾布、章惇,一个两个都对他没有好感。‘壬人’,也就是奸人,佞人,这是王安石给他的评价。

尤其是在王安石第一次辞相,王安石前脚走,他后脚就私下里对吴充说免役法害民云云,但之前朝廷派遣巡视各地免役法实行情况的官员中,就有沈括一个,而沈括当时回来后还大讲免役法的好处,这样的为人,就是他想奉承的吴充,都对他大起恶感。

至于之后苏轼因诗文下台狱,有传闻说是沈括当初去江南体察免役和水利事,在杭州遇苏轼,得赠诗作。回来后就将诗集送给了李定,说里面有悖逆的话。

这其实是没来由的谣言,苏轼的《眉山集》卖得到处都是,王安石都次韵和诗过,一篇既出,天下传唱,李定用不着从沈括手上拿诗集。可是相信谣言的人很多——里面甚至还包括章惇——沈括也无法为自己辩解。

章惇都劝过韩冈,可尽其才,勿用其人。

换作是韩冈,如果有人污蔑是他陷害了苏轼,有谁会信?就是苏轼本人,恐怕也会笑问一句,韩三真的能读懂诗吗?

这就是口碑的问题了。

不过韩冈对沈括还是有些信心的。倒不是别的原因,而是沈括欠了他大人情。

前几年韩冈在京西主持襄汉漕运,又修筑方城轨道,韩冈把快要被贬官的沈括拉过来做事,应为多得沈括之力,只能说是互帮互助,不算是恩德。但沈括长子沈博毅,却是曾在韩冈幕中做过幕僚的。事后被韩冈荐举,进了国子监的内舍读书,两年前升入上舍,接下来的一年中,四次考核皆在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