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冰洋的冰层上小心求存,或者是向东越过大东洋,历经风浪险阻,抵达幅员数万里、比宋辽两国加起来都大的蓬莱洲,那么他肯定早就闻名天下了,为宰相堂上客也是寻常,根本没有必要缩在家里写小说。
绝不可能有这样的人!除了天授之外,米彧真不知作者如何在开拓船发现新洲陆之前,就把那一片洲陆深入了解到如同亲历的地步。有九域游记在前,米彧——包括他身边的友人——都觉得真正得有天授的韩冈韩相公,是为作者的嫌疑重大。
但据说韩相公最喜欢的还是《飞船上的四十天》。两位好友加一名倭国仆人在飞船上旅行万里,行经天竺、天方、昆仑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并非重点,途径各地的风土人情,也算不上特异。书中最为引人入胜的还是飞船的建造。整整五分之一的篇幅,用在主角建造飞船上。读者们看着飞船在主角精妙的设计和建造下,一步步成型。而最后一回,却是主角在旅行的最后,放弃了飞船,决心建造不用气囊,比空气重,使用机器驱动,能够驾驭风而不是随风而动的飞行器。
排除掉故事的成分,整部书简直是一篇可以发表在自然上的、有关飞行器现有技术和发展方向的综述文章——这是米彧的好友,自然学会的银徽会员,同时也是米彧的学会引荐人兼资助对象的评价。而韩冈喜欢这本书的消息,也是这位好友带来的。
如果这一传言没有错,那么韩冈对《地月行》的喜爱,绝不是因为主角在地月之间旅行的见闻,而肯定是建造奔月工具的程序。
韩冈外放的反应也正映证了这一猜测,他饶有兴致的问,“希文你可知,他们是用什么飞上月亮的?”
米彧立刻转动起自己灵活的脑筋,从浅薄的格物知识中寻找答案,“飞船?”
“大气层的厚度有限,飞船上升的高度更有极限。”韩冈摇头,“希文你应该还记得年前学会派去广南的测量队吧?通过他们的计算数据,我们已经得到了地球的直径,按照最新的测量结果,用学会内部用的公制来计算,地球的直径才一万三千多公里。地月之间的距离,则是三十八万公里上下。如此遥远的距离,飞船完全派不上用场。”
“大炮?”米彧比划了一下,只要能做出能够容纳一个人的炮管,那么飞到天上难度会低上一点。
韩冈又摇头,“大炮发射时的加速度太大了,时间又太短了。军器监做过实验,试用过空心弹壳,里面放上一只乌龟来。射击过过后,炮弹里面的乌龟,连壳都碎了。之后又换了软木塞填了,,龟壳没碎,但乌龟还是死了,同时做实验的兔子、老鼠,也没有一个活了下来。”
“那该怎么做?”米彧眨着好奇的一对眼睛,询问着。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观人的眼光是米彧安身立命的本钱。韩冈明显的对教化天下感兴趣,对格物机械很看重,那米彧就去迎合他,去谈论机械、格物和教化。
虽然接触韩相公的时间很短,但听过了足够的传言,今天又亲眼见证,韩冈的目标当是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