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农场扩大了大豆种植,但是眼下大豆本身就缺货尼克还要他争夺。勋素济决定不和这马疯子去争抢,干脆就做代用品――蚕豆豆腐好了。
蚕豆易种易活,产量又高,加上根系有固氮的作用,豆壳又是上好的有机肥。农场为了改良土壤的种了许多。货源堪称充足。当年供应困难的年月里,蚕豆豆腐也是常见的代用品。它的缺点是卖相比较难看,做出来是黑乎乎的,而且质地口感远不如真正的豆腐那么细腻。
黄豆不够用,绿豆又是解暑的重要食疗之物,豆腐作坊的豆芽买卖只好继续在蚕豆身上找,勋素济用瓷盆和陶罐子做出了发芽豆。
豆腐作坊的生产用代用品上了正规之后,勋素济把移民里找来的人凑出来一个酱园班底。这个班底还真不含糊:破产的酱园掌柜,失业的做酱师傅和杂工,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酱园从业者们汇聚到临高,组成了轻工业部属下的第一家商业实体――天厨酱园。
天厨酱园他没有放在食品厂里,而是到东门市找了个冷僻的地方。勋素济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穿越集团已经在逐步取消供给制,有了愈来愈多外来移民的加入,酱菜之类的消费也会日益增加。把生产和经营的场所都放在东门市比放在绿区内的农场要方便的多。
他原先想想把这家酱园取名“六必居”的,但是听人说这会六必居已久在北京存在很多年了――传说“六必居”的匾额就是大名鼎鼎的严嵩所题。再用未免有冒名顶替的嫌疑。于是就用了这位对中国食品工业有过杰出贡献,中国味精的发明人吴蕴初的天厨味精厂的字号。
“其实天厨这个字号很好,有气派!有意境!”莫笑安在天厨开张的时候说,“以后食品厂搞大了也可以叫天厨。”
天厨酱园用传统工艺和设备酿制豆瓣酱、辣椒酱和酱油,同时还腌制各种酱菜、咸菜。产品不仅供应各个食堂,同时也对外销售。酱园里的师傅伙计来自各地,带来了各自家乡的风味。勋素济自己是厨师,对吃得东西是见多识广,又善于杂糅众家之长。没有多久天厨酱菜的名声就传开了。
农委会对这一举措大为赞叹。原本农庄的菜地里的大量蔬菜总有一部分无法及时消耗而被迫改成了饲料。特别是产量很大的白菜和萝卜。现在有了酱园,多余的蔬菜就由酱园消耗了一点也不浪费。黄大山几次来酱园搞技术指导,还送来了若干种新的发酵菌。
穿越众们对有这样一家酱园也表示由衷的高兴,多一种可以调剂口味的食品总是好事。开张没多久便有许多人来天厨献计献策。贡献家乡制作酱菜干菜的秘法。
勋素济看到酱菜的需求状况不错,红辣椒的供应又充分,便向萧白朗定制了好些个大号泡菜坛子,向酱园的伙计们传授做四川泡菜的技术。很快食堂里就有四川泡菜供应了,清爽适口的泡菜在炎热的夏季很受大家的欢迎。连县里的士绅和官吏们。也打发人买来尝新。
接着他又动起了海产品加工厂里的小虾米的脑筋。每天博铺的渔获里都有大量不上等级的小虾,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