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基金来促进装备科研发展的想法,是冯啸辰从日本考察大化肥设备回来之后就形成的。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中国在大化肥装备制造方面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不足。实践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再加上足够多的项目支撑,来逐步弥补。而在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就需要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吸引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人员集体攻关,才能会有突破。
80年代前叶,中国可谓是百业待举,各个领域都在大干快上,而国家的实力还非常弱,财政资金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有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都需要投资,大化肥项目以及其他一些装备领域的科研项目虽然也是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植范围的,但每年能够分配到的科研经费却非常有限,用这些人来支付科研人员的人头费尚嫌不足,哪里谈得上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
面对着这种情况,冯啸辰灵机一动,提出了发行大化肥债券的想法,准备用债券融资这种方法,筹集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资金,用于大化肥的科研。至于这些债券的偿还,则要依靠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所产生的回报。冯啸辰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这些钱投入进行会有丰厚的回报,届时不仅可以偿还所有的债券本息,还能够有大量的节余,用于后续的进一步研发。
考虑到国内百姓手里没有什么余钱,更不可能接受需要五年乃至十年才能获得回报的债券,冯啸辰提出可以把债券的发行范围转移到国外,利用国外的闲散资金来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这个想法得到了罗翔飞以及经委领导的认同,但具体到这种债券如何发行,大家就没有经验了。冯啸辰自己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程序,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报告,邮寄给了远在德国的晏乐琴、冯华和冯舒怡,请他们帮忙论证。
晏乐琴是对这件事情最为积极的,她原本就是带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出国去学习的,这些年远在海外,空有一身知识却无法报效国家,让她颇为难过。在与冯啸辰相认之后,她就一直想着如何能够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工业科研方面的事情。冯啸辰的这个提案,让她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帮助国内科研发展的好思路,而她自己也可以在这件事里发挥一些作用。
见母亲对此事极为重视,冯华和冯舒怡夫妻俩也开始认真地分析起来。冯舒怡是做专利事务的,对于技术的价值有很深的认识。她认为,中国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上的改进余地很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能够产生出比在西方更大的回报。冯华则是从一个银行家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他不但看到了技术的价值,还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他认为,在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将能够为银行带来长久的收益。
带着这样的想法,冯华把冯啸辰的方案进行修改之后,提交到了明堡银行的董事会上,并就此议案做了一个长篇的说明。也不知道是冯华的演说打动了各位董事,还是这件事本身让银行家们嗅出了商机,董事会通过了一个决议,授权冯华与中国政府洽谈,成立一个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