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至押着八千斤的救命粮食回到山里的时候,那数百个百姓顿时欢呼了起来。有了粮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八千斤粮食,对于数百人来说,太少了。
救急不救穷。
陈彦至并不打算养着他们,也养不起。他们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靠自己。陈彦至教他们开荒、种地、狩猎、采集。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陈彦至在附近发现了一处铁矿。又教百姓们建炉炼铁,打造农具和防身器具。
为了救治百姓,陈彦至这一耽误就是两个月。
华佗,早就到了洛阳,见到了张仲景。
……………………
洛阳东城的一间小院里,华佗正在和张仲景对弈下棋。
张仲景放了一枚黑子在棋盘,说道:“元化(华佗的字)兄,十年不见,你的医术已经在我之上了。思想境界,同样超越了我。”
华佗摇头道:“张兄,你我二人虽然都是医者,可你擅长的伤寒杂症,而老夫擅长的正骨接骨的外科。其实,你我二人的医术,可以互补,那样才算完整。”
张仲景点头。认可了华佗的话。
医术,是需要互补才行,不然,就不会完美。
“元化兄,你的那个弟子,真的有你说的那么神?”张仲景问道。
张仲景对陈彦至非常好奇。
这话他已经问过多次,可依旧不相信。一个孩子,居然可以达到居若死动若械的“至人”境界。他们能达到现在的心境,那可是一门深入专研医术,并且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加,才逐渐达到了这个境界。
华佗微微一笑,眼中带着自豪,说道:“等你见到了我的弟子,便知道老夫所言不虚。他独自一人留在青州已经两个月,算算时间,他也该到洛阳了吧。”
张仲景说道:“他要是到了洛阳,我可一定要好好瞧一瞧。一个孩子的思想可达到我们的层次,真是不可思议。对了,下午元化兄不是要去给王司徒调理身体吗?我奉劝一句,到了王允的府上,除了医术,其他的什么话,都不要说……董丞相和王允司徒的关系可不太融洽。”
华佗上次去蔡邕府邸,和蔡邕谈了陈彦至拜师的事情。正巧,司徒王允也在。
朝堂上的诸公,被董卓压制得喘不过气来,每日都是战战兢兢。王允和蔡邕一样,心力交瘁,华佗便答应为他们调理一下身体。
当然,他们的身体,其实没有病,主要是心灵上的抑郁。
华佗说道:“张兄放心,老夫只是一个医者,只会给人看病,不懂其他。朝堂上的事情,老夫不会掺和,更没有资格掺和。”
张仲景说道:“那就好。真羡慕元化兄你啊,无拘无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能一门心思研习医术。我在官场,杂事太多,想要医术和心境再进一步,怕是不可能了。最近我在写《伤寒杂病论》,希望我的心血可以流传于世。”
华佗说道:“做官,一样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