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而过,转眼便是三年光阴,
三年时间,小小的牛家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中的土坯房全部推倒重建,取而代之的是青砖黑瓦的名堂小院。
牛家村原本才二十来户近百人口,而经过三年潜心发展,村里又多出二十来户近百人口,呈现一片兴旺发达之像。
别的不说,单单村里多出的三家豆腐作坊以及议价扎油作坊,便给小小的牛家村带来丰厚利润,以及足够改变村民生活质量的钱财。
因为这几家作坊的缘故,村口的大路上时常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作坊里出产的豆腐以及菜油豆油,还有功用多样的豆渣,都是附近村镇百姓十分喜爱的生活用品,甚至临安的几家酒楼都有牛家村出产的豆腐以及豆油。
牛家村一下子变得人气十足,自然吸引不少走街窜巷的货郎以及专门服务于村镇的游动小贩,在村口大晒谷场一角,甚至逐渐形成了一处小小的热闹市集,吸引邻近村镇乡民光顾以及消费。
要说变化最大的,当属村中私塾。
两年前私塾便搬离了祠堂,在临近山林的一处开阔地带,又重新盖起了一座三进大院落,成为了新的私塾校址。
而私塾手下更是有两家作为学生实践学习之用的豆腐作坊和豆油作坊,每日出产虽说不多却也足够维持私塾正常运转,包括提供学生们的中饭以及必须的学习消耗品比如书写用的草纸等等。
现在不仅仅是牛家村村民将自家孩子送到私塾读书认字,就是附近村民也纷纷求托将孩子送了过来,读书识字还是次要的,能够学上一门以后吃喝不愁的手艺,才是吸引附近村民将孩子送来的最大动力。
没办法,眼球效应威力不小!
也就是去年,牛家村私塾第一批学生正式毕业,一共八名十五岁左右小子,因为天赋和年龄的关系没有一个走读书科考上之路的。
但他们近三年时间的学习也不是白费的,不仅读完了三百千以及基础数学运算,更是学得一门或者几门吃饭手艺。
他们一毕业不是跑到县里商铺应聘帐房先生,便是自家开豆腐作坊或者合伙开榨油作坊,牛家村短短三年时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起码有这几位私塾毕业学生大半功劳。
那几家作坊财源滚滚没错,可无论制作豆腐还是榨油都需要原材料吧,而且随着生意逐渐扩大所需原材料的数量迅速增加。
毕竟都是些矛头小子,社会经验太少像是采购这等活计,自然得交由村中青壮村民负责,这里头的油水虽然不多也足够经手的村民赚到不少铜板改善家中生活状况。
而附近村镇也乐意把家里种的豆子卖给牛家村的采购人员,没办法他们如果将豆子卖给镇上的榨油和豆腐作坊的话,价钱还不足牛家村统一采购价格的一半,可想而知家中种有豆子的乡民会做和选择。
有了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临近村子的村民不想把自家孩子送到牛家村私塾才怪。反正私塾又不参合到激烈的外部商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