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根据《鲜虞中山国史》里引《世本》“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居灵寿”,可知直到第一次灭国后,中山国的都城依然是顾而非灵寿,这是一处错误。另外毛宝放龟是晋代的事情,《中山狼传》错引,七月这里按照原文,没有细查,又错了一次,都已更正,谢谢读者们的提醒。
外面依然淫雨霏霏,而帐内,东郭先生说的话,赵无恤总结下来,无非就三点:弭兵、兼爱、非攻,想不到在墨子之前,墨家思想就已经萌芽了……
不过,东郭先生对赵国,乃至于诸夏未来的设想,倒是很有意思。他的思想,有点后世墨家的雏形,又受老子学说影响,本质是追求和平共处,但是又知道赵国独大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大的方面,东郭先生不得不承认,赵国与其他诸侯确实不同,赵无恤的功业已经远超齐桓晋文,赵国应当世代称霸,甚至于称王!莅中国而抚四夷。
小的方面,东郭先生又认为,在赵国主导的华夏秩序内,应当贯彻弭兵政策,停止战争,用另一种方式让诸侯臣服。
他说道:“赵国现在可以算是一个万乘之国,广袤万里,虚邑数以百计,不胜君侯的军队进驻;城邑之外,上郡、河间、代郡,广阔平衍之地数以万计,不胜赵国百姓开辟。既然如此,可见赵国的土地是多余的,而人民仍有所不足。但君侯现在却不顾百姓劳顿,让兵士去送死,以争夺几座中山国的虚城,此乃弃不足而争有余啊。施政如此,不是治国的要务!莫不如保留诸侯,让彼辈称藩。换取他们听命于赵,在钱币、文字、律令上向赵国看齐,用这种方式达成一天下。”
若按照后世的说法,按照东郭先生的设想,这天下诸侯,就像是一个邦联,赵国是主体,得其实,以此构建一个新的华夏秩序。这种想法脱胎于晋国的霸业,只是把诸夏联盟从单纯的血缘政治关系拓展文化、经济层面上,把一个联盟变成了一个实体的邦联,然后再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慢慢让诸夏趋同。
赵无恤也不由拊掌而赞:“先生这说法,寡人倒是一次听闻,但……”
他直接给说得口干舌燥的东郭先生泼了一盆冷水:“但寡人拒绝。”
“强权胜于真理!”前世秦国成功统一的经验,以及这二十多年的经历让赵无恤认定,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华夏统一的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盟会和所谓的弭兵、仁义……
而是要凭铁和血!
长痛不如短痛,统一天下最快捷最彻底的方式依然是战争。诚然这个过程里会有无数人死去,会有无数个家庭被拆散,但若无一场干脆利落的统一战争,说不定赵无恤死后,又会多出几百年的战国大分裂,诸侯以邻为壑,又会死多少人,耽搁这个民族多少时间在内斗上?
对于一个有志于成为伟大帝王的国君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对和平抱有幻想。
“先生的见识的理念已经是当世翘楚,却依旧有局限。”
“小人还有什么没看到的?还请赵侯解惑。”对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