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
人们通常认为,贫困是催人奋进和使人走上发财致富道路的动力。
但这个观念其实是片面的,或者说表达的重点错了。
人穷,其实并不能完全使人产生致富的愿望。
就拿张士慧来说吧,像他这样自己能有三间小房,一个月有六十多元工资可自由支配的生活。
在京城的草根阶层中,已经算是极好的了,他甚至可以算是新一代的贵族。
生活远比他要窘迫,比他经济条件负担重的家庭,还有着千千万万。
这还是城市里呢,就更别提广袤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了。
所以这就会产生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了。
那这么多的穷人,这么多一贫二白的家庭。
理应都迫不及待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从而成为富翁才对。
可为什么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呢?
为什么同样的时代大潮下,真正能变成富人的如此凤毛麟角?
为什么张士慧会比那些比他更穷的人,勇于走出这一步?
如此看来,因为受穷才会去拼命致富,显然是缺乏生活逻辑的。
而事实是,真正的致富动因源于个体自身价值取向的醒悟。
我们的国人可以说都穷惯了,老百姓其实不怕穷,只要饿不死,忍着就是了。
哪怕再穷,也会用老婆孩子热炕头,打牌下棋闲聊天,这些与众相同的欢乐,达到聊以**的心灵平衡点。
我们大多数人真的都很容易满足。
当餐桌上的窝头变成了白面馒头,大腌儿萝卜变成了西红柿炒鸡蛋、蒜苗小炒肉。
往往就会心满意足地赞叹生活的滋润了。
说白了,虽然人人都愿意过好日子,可却又都不愿为此承担大的挫折,让自己的生活经历大的波动。
只有少数人,少数能够觉醒自我价值和野心的人。
才能不畏惧大风大浪,能够坚持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样的人遇到挫折,不会在追求财富的路上一蹶不振。
反倒会更加振作,更勇敢的塑造自己,百折不挠去实现愿望。
宁卫民就是因为觉得张士慧展现出这样的特征,才愿意为他指点迷津。
这既是因为生意人和生意人天生就像有血缘关系一样的亲近。
也因为生意人之间利益亲和使然。
像他们这样的人,这个年头可不容易遇见,如果愿意,当然有机会互惠互利的合作一把。
宁卫民其实很需要像张士慧这样算得上亲近,又比较了解的合作对象。
当然,对他来说,张士慧身上的缺陷也是同样明显的。
这小子太嫩了,虽然具备追求财富的决心和勇气。
但还欠缺一个生意人的眼光和经验。
特别在初涉商海中的第一次扑腾里,他表现得相当幼稚而且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