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知道,克制不住的贪心才是取祸之道,就是真的铁卷丹书不也没保住柴大官人嘛。
但最起码的,凭着这玩意,只要他本本分分,合规合法做买卖。
别说在京城了,就是走遍全国各地,也是不会有人故意难忘他的。
像民营商人最恐惧的那种无妄之灾,他是不用担心会落自己头上了,这应该算是能让百鬼惊慌回避,专克魑魅魍魉的护身法宝了。
从这一点上来论,哪怕最后拍这电影《摘金奇缘》就是一分钱收不回来,他都认为值得!
那他还能不美吗?
所以等他在回到席间开始敬酒的时候,他的笑纹都克制不住了。
动不动就咧嘴,看上去毫无来由的想笑,让几乎所有人都误以为他是为了今天的风光,终于当上新郎官儿在臭美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一天本来就是众乐乐的日子,还别看宁卫民美,这天的宾客们又何尝不美呢?
不为别的,好吃好喝,好热闹看,还有回礼可收。这谁还不开心呢?
先说这吃,京城人都懂的,所谓“办喜事”这个“办”字,就是暗指设宴而言。
无论婚丧嫁娶,包括贺寿,只要不预备酒饭招待亲友,就不能撒帖子请人,更不能收受亲友们的现金性和实物性的礼物。
其礼仪活动再多,再大、再隆重,也叫做“不办事”。
说白了,吃喝才是一切庆贺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过去这叫“咬头儿”,比如出份子的人一回到家里,没去的人必要询问,“今儿预备的‘咬头儿’怎么样啊?”
如果出份子的人回答,“不错,这预备的真够‘硬整’的。这棚事办得呱呱叫。”
就是说办事的主家预备的饭菜很实惠,足够让宾客满意。
如果说,“哎,别提啦。连卖盐的都给打死啦。哪儿是为的让人吃啊。”
就是说本家抠门,预备的菜少,怕不够吃,只好让厨子把菜做的格外口重,来应付事。
以上两种说法都很直率而粗鲁,但这乃是被邀人对事主这棚事的总评价。
前者,席面预备的“硬整”,无形中衬托了其他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都好,来个全盘的肯定。
后者,事主在吃喝上对被邀请的亲友进行糊弄,其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即使再好,也不免被出份子的人一笔抹杀掉,来个全盘否定。
因此,从古至今,京城的“外场人”办喜事是没有不注意治筵一事的。
别看请柬上说“敬治薄酌”,那只是一句谦恭的礼貌用词。
实际上可绝对不能薄了,尤其是在办生日和做寿的事上,更是如此。
为什么?
就因为娶媳妇、聘姑娘、发送老人,无论贫富之家都无法回避,宴席办得好坏当可量力而行,亲友们自然会有个谅解。
唯独办寿和过生日的事儿上,这原本就是个锦上添花的行为,本就是“炫富”之举,如果预备的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