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话,向坤可能会用另外的策划,稍微斗智斗勇一番,甚至假意地把良先生身上的特殊因子抹去,再让良先生“无意中”被特殊因子感染。
但在了解“终极猎食者”特殊因子的运行模式和特性后,他就知道,当良先生完成足够多次的阶段性转化,当有符合“终极猎食者”条件的“血源”诞生之时,它是没其他选择的,哪怕知道这可能是陷阱,也必须跨进来。
因为向坤已经通过对特殊因子、那些特殊超感信息的分析,通过对多次良先生、约翰等人吞噬“变异生物”进行阶段性转化时的超感信息变化进行“阶段性转化模型”建立,找到了“变异生物”会有阶段性极限的原因,以及阶段性极限的各阶段之间的递进关系,如何通过“变异生物”的超感信息来判断其阶段性转化程度。
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些,他才能准确地算出良先生每个阶段性转化时期,所需要的“血源”应该是什么样的阶段性转化程度,并且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超联物”,确定大量“变异生物”的位置,让爱丽丝帮助分析它们的超感信息,以找到每个阶段适合的“血源”。
同样是靠这个方法,向坤知道,当良先生完成这次饮血,完成这次阶段性转化后,他的阶段性转化程度,就达到了符合“终极猎食者”的吞噬要求。
为什么认为“终极猎食者”哪怕知道这是向坤为它布置的陷阱,也必然会往下跳?
因为向坤知道,“终极猎食者”其实早就到了阶段性极限,只不过它用这种化整为零、嫁接藏身于无数生物体内、始终处于半休眠的状态,暂时延缓阶段性极限带来的崩解趋势。
所以当它查知到有“血源”满足它的阶段性转化需求时,就必然无法按捺住,这是“变异生物”的本能,或者说“变异生物”体内的“高维因子”所驱动的。
向坤按照之前和爱丽丝进行的推演,算定“终极猎食者”会对良先生下手,但下手的时机却有不同,它可能会有几个下手的节点。
从现在来看,它还是选择了最早的节点,也是从客观来看“最佳”的节点——良先生的身体刚刚完成对之前那个“变异生物”的吞噬,阶段性极限刚刚突破,转化基本完成,但还没有从沉睡中苏醒,主观意识还未完全清醒——也就是之前那个藏在壳中、埋于地下的类节肢动物“变异生物”的状态。
如果没有向坤在旁边的话,这就是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良先生会毫无反抗之力地成为“终极猎食者”跨越阶段性极限的“垫脚石”。
当然,如果没有向坤,良先生即便彻底完成阶段性转化,即便处于清醒状态,也依然是“终极猎食者”的砧板之肉,无从反抗。“终极猎食者”对于这个星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而言,都是无不可见的、甚至意识不到的对手,直到被它剥夺生命,被它吞噬,都不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向坤进入了“超感状态”,通过认知信息的判断,来确定“终极猎食者”的动向。
之前向坤只要在“超感状态”下去感知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