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都愣了愣,陷入了沉思。
众所周知,在秦中堂的竭力打造下,双屿岛肯定要成为东南丝绸贸易的中心枢纽。
在这个前提下,秦中堂开出的条件诱惑性还是不错的。每个倭寇人头能换来五匹丝绸的差价,核算下来,能值个三四两银子,关键是这笔钱也不用官府掏现金。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优先获得贸易权,综合起来还是很吸引人的。
有人有点担心的说:「海上鱼龙混杂,被砍了头交过来的,不见得都是倭寇啊,肯定还有海民自相残杀,用人头冒充倭寇的。」
秦中堂反问道:「那倭寇又何尝不是人员混杂?难道倭寇里全都是倭人?
在本中堂眼里,目前海上那些法外之民,反正都不在大明控制下,初期先让彼辈自相残杀一番也无所谓,总能顺带着杀一批真倭。」
众人终于明白了秦中堂的思路,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这个政策出台后,一个人头等价三四两,只怕东海要变成修罗场。
就算那些偷偷停靠在海岸港湾的人,也不那么安全了,随时有可能被收割人头。
吴承恩忍不住问道:「如果本来就是倭寇,杀了另一批倭寇,也按这个优惠来?」
秦德威便强调说:「我刚才说了,不分国籍,全部遵照一样的条件!倭寇杀倭寇,一样也承认!」
反正就是一个词,鼓励互杀!东海上互杀的越激烈,沿海陆上越安全。
剿寇不只是打军事仗,还可以打经济仗,羊毛出在羊身上,秦中堂所拿出来的,只是原来走私行业的利澜,本来也不算是朝廷官府的钱。
如果能让海上大大小小势力包括倭寇在内,陷入互相残杀的把戏,那陆地海防压力自然也就减轻了。
等众人消化完,秦中堂又说:「当然政策不可能一成不变,等过了一阵子,将会再出台新政,以适应将来的新形势。」
吴承恩好奇的问:「以后又会怎样?」
秦中堂简单了
说句:「将会推行许可证制度,所有想用杀倭换取贸易权和优惠的,全部到官府登记,然后才能享受政策。
不在官府登记上的海民和船只,不享受优惠政策,如果被当倭寇处理了,也怪不得谁。」
众人算是彻底明白了,先让海上互相乱杀一通,剩下的都是能打的可用之人。
而且还要求是在陆地上有跟脚的,才可以登记成功,获得合法授权。
反正幕府就是秦中堂的一言堂,秦中堂想做的事情,别人最多也就是帮忙查漏补缺。
本该要散场了,但列席会议的徐老三却又开口道:「福建的卢镗有件事情想求到幕府,托我给秦兄弟说一说。」
徐世安和卢镗是一起攻打双屿岛的「战友」,也算是结下了交情,所以他帮着卢镗传话也不稀奇。
秦德威奇怪的说:「他还有什么事情?如果是升迁的事情,那着急不来,朝廷自有规矩。」
徐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