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老乡的帮忙,在水稻收割之前,四个乡镇开荒田地的粮食,该收割的,基本都及时收割回来了,收割,清理,暴晒,打包,入库。
粮食么,只有入库之后,大家才能放心。
入库之前,最重量的事情,那就是核对数量。
核对数量,那就意味着产量,而且是去掉了水分,各种损耗吼的产量,这个产量,最接近现实的产量。
产量,那是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种田一辈子,所有的辛勤和汗水,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产量,这个产量,决定几亿老乡的命运。
产量,所有的老乡都关注,当然,傅学华,还有几个乡镇的领导也不例外,他们当然更加关注这个产量。
今年的任务重,上面的指标高,增产的任务,就指望这些新开垦的荒地的产量呢。
虽然,从目前水稻的涨势来看,那是丰收的大年,15%的增产,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是,粮食,当然是越多越好,这个年代,百废待兴,哪里不要钱和粮食呢?
别的不说,就那兴修水利来说,那么多老乡在工地上干活,见天都是粮食,这些粮食哪里呢?
粮食么,当然是越多越好,手里有粮食,心中不慌。
粮食,入仓库之前,当然要称重,虽然老乡对这个产量的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当真正看到这个产量的时候,心理都觉得十分恐怖了。
粮食的产量,怎么叫做恐怖呢?
应该叫做惊喜,或者说巨大的惊喜。
惊喜完了,就应该算账了,该给粮食的给粮食,该还债的还债,还补贴的补贴,早点算清,大家早点安心。
傅学华带着傅向阳,梅淑华,黄小依和顾建红,第一站来到袁乡,傅学名和董国武一直坚守在这里呢,看到场里来算账了,心里终于轻松了。
袁乡的一把管程勇,二把管朱先立,带着镇上的财务,热情的欢迎了傅学华,今年的开荒工作,小有波澜,总的来说,那是皆大欢喜。
其实,镇上的那笔钱,也没有什么好算的,当初约定,按照小麦亩产300斤的标准,五五分成的原则,可是袁乡的同志不要分成,要固定的补贴。
亩产300斤,五五分成,那就是150斤,按照公家收购小麦的标准那是9元一担,一亩补贴价格就算元,一万亩,那就是135000元。
当初镇上答应的老乡,开荒,种植,加收割,一亩地补贴20斤小麦,那也是参考小麦的标准,一亩地就是元,一万亩,那就是18000元。
两项加在一起,养殖场总共要补贴袁乡同志153000元。
不过,收获庄稼的账目要核对清楚,这批秋收的粮食,原则上属于养殖场,所以袁乡的同志,当然要交割清楚,一斤一两都要核对清楚,不能有误差。
其实,袁乡的同志,更关心养殖场的账目,看看这一万亩庄稼,养殖场到底赚多少钱,这个可是关系到以后的合作方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