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自己的工作初见成效,肯定是能成的,让她别太担心。
苏辂笑道:“看来苏贤兄可以回来与嫂子过年了。”
凌氏就是想问问苏辂信里是不是这个意思,听苏辂这么一说自是喜笑颜开。
若是家中没有那么多张嘴巴等着吃饭,她肯定希望能跟着苏颂去任地,现在家里没个顶梁柱,她夜里都睡不安宁,只是男人有正事要忙,她也不能时常写信去扰着他。
苏辂宽慰完凌氏,便溜达去张方平家,问张方平是不是收到了苏颂的报告。
张方平说道:“就你消息多。”
说归说,张方平还是把苏颂写的晒盐工艺试验报告拿了出来。
苏颂的学习能力很强,早前又跟林亿他们琢磨过苏辂捣鼓出来的医学统计学,底子摆在那儿,写出来的报告条理分明,很有苏辂的影子了。
苏辂粗略扫了过去,便知道晒盐之法算是成了。他对产量有些不满,忍不住嘀咕:“一次才出几千斤啊?就算是夏天,一个月也才几万斤!”
张方平骂道:“这种晒一晒就能出盐的好事儿,你还想一个月出个几十万斤不成?”
张方平看到苏颂预估的产量之后已经高兴过了,哪怕最后达不到这个产量,对于能够开设盐场的地区也算是多了一大进项。
想想看,要是一个试点盐场一年就能多产几十万斤盐,多搞几个大盐场还得了!
要知道这些盐只需要一点人力当成本,剩下的全是白赚。
只是具体年产量如何,还得让苏颂观察到入冬再正式向朝廷上报,免得大伙空欢喜一场!
苏辂又跟张方平念叨起来,说他觉得有两个地方的大盐场特别有搞头。
一个是沧州那边。
沧州那儿在后世可是有着全国最大的盐场,年产量过百万吨的那种。
过百万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盐产量的四分之一!
可惜啊,这个地方离辽国太近。
要是不把燕云十六州搞回来,真怕辽国人眼馋来抢盐场!
还有另一个地方琼州。
也就是海南岛那一带。
海南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周围全是海,且常年都拥有充足的日晒!
最重要的是,那边开发度很低,地超便宜的,那些个违法犯罪的家伙统统赶去盐场干活不挺好。
等盐场开发起来了,商贾们闻着味儿就过去了,到时还可以以海南岛一带为基点好好搞搞东南沿岸。
可惜啊,万事艰难在起步,还得他们这些聪明的大人琢磨一下怎么搞,搞好了的话,多的不敢说,年产量一亿斤还是有可能的!
就算路途远点,一斤只能赚十文钱,那也是一年白赚一百万贯钱。
琼州那么个破地方,一年赋税能交几个钱?朝廷不倒贴就算好了!
还有沧州那边,现在还有几个人敢安心住那儿?赋税根本收不上来多少对不对?
可惜了那辽阔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