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允元官厅前抖了一把威风,李潼便又被杨再思引回了正厅里。
杨再思对李潼的要求还是颇为上心,一边命人前往尚书秋官官署去讨取乐思晦有关的卷宗,一边也在旁敲侧击的将此案始末稍作讲述。
一般上升到宰相这样量级大臣的祸福荣辱,其原因都绝对不是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乐家也不是什么周朝鹊起新贵,父子两代为相,特别乐思晦,既掌门下要省、还监典选重事,其人死在天授二年朝中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原因其实不言自明。
杨再思言语中还隐隐透露,其实乐思晦与窦家关系匪浅。
这些人情曲隐,李潼势位达不到便难了解到。不过此类人情故事,即便了解到,意义也已经不大,反正人都已经死了,儿子都被牵入宫中一刀割了,可见余势已尽。
当卷宗送来的时候,李潼小作翻看,虽然朝中乐思晦已经被平反,但其涉案远徒的其余家众相关卷宗、果然都被抽起,没有发赦放免。
这其实只是一桩小事,毕竟平反基调已经定下来,只需要关键位置上的人一句话敦促,有司自然会加紧办理。但对那些远流的罪人们而言,可能就是生死两种局面。
乐思晦荣显半生,最后却连这一句话的交情都没有遗留下来,也不知是可悲还是可叹。
李潼唤来乐高,随手写了一张便笺,吩咐由刚刚从司宫台返回的杨思勖领着他前往尚书秋官敦促此事,甚至连正式的公文都不需要下达。
这件事本来就该做,无非刑司怯于来俊臣凶威、加上朝内也无人发声才耽搁下来。
乐高见状,已经是泪水涟涟,扑在李潼席前不断的叩谢,可怜模样让人觉得心酸。
李潼也懒于凭此卖恩,只是摆手让其速去。人情冷暖、世道常有,所以才显得不忘故义那样可贵。
“巽郎真有仁人风范,恩及微庶。这乐家小子能够入事府下,也算是苦尽甘来。”
杨再思又微笑着吹捧一句,李潼则看他一眼,心里不免念叨:要不你把鸾台侍郎位置让给我,到我家来做奴仆,我也待你一样好?
经过这桩杂事,才又讲起李潼署中官厅位置所在。杨再思所安排的是正厅左侧第三个小厅,这座小厅跟李潼还有渊源,原本是他故友李峤在署官厅。李峤年初复审狄仁杰等案事,也受牵连,被放为外州司马,所以归都至今,李潼都还没有见过他。
李潼对此自无不可,私属的官厅更多只是一个临时的休息场所,真有什么台省大事,都要通堂办理。靠近正堂的哗噪所在,睡个午觉都不踏实。
这时候,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也到了官署放饭的时间。于是杨再思又领着李潼前往食堂用餐,一路行走间,遇到的那些鸾台官佐们,对他态度就显得端正许多。甚至在食堂用餐的时候,还有人主动上前致礼。
对于这些变化,李潼泰然受之。他也是混过机关的人,明白职位与威严虽然相辅相成,但也并非绝对唯一关系。比如对案的杨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