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极大的“第三阶段”理论,正是这个理论对德共在反(蟹)法西斯斗争中的失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的“第三阶段”理论把从1917年十月革命至1928年这段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3年为第一阶段,是革命**阶段;1924-1927年为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阶段,也就是革命低潮阶段;第三阶段从1928年开始。莫洛托夫声称在这个阶段中,资本主义世界的所有矛盾即将总爆发,世界革命形势一派大好,资本主义世界即将土崩瓦解。
这种出于转变政策的需要而做出的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成了新策略的基础,共(蟹)产国际领袖据此制定了让全世界共(蟹)产党人必须执行贯彻的策略任务:一是进行总罢工,二是占领街道,三是“不能与改良主义者进行任何形式的联合”。相对于前两个任务来说,第三个任务更加有害。因为前两个任务不是凭主观愿望就能完成的,但拒绝与改良主义组织联合的任务,只凭主观愿望就可以执行。共产国际麾下的各国**实际上惟一贯彻到底的就是这第三条,直到共产国际开始推行人民阵线策略为止。
托洛茨基以革命政治家的视野和敏感,意识到德国纳粹的兴起对工人运动和人类命运的威胁,清醒地看到“第三阶段”理论将使这一威胁变成现实。他指出,当改良主义者因形势所迫向前迈出一步或半步时,必须与他们进行阶段性的联合。他强调在与法西斯的斗争中,更不能切断与社会民主党达成具体协议的途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托洛茨基在苏联和斯大林进行政治斗争失败,他的主张也成了理所当然的““异端邪说”的。于是,在莫斯科的指挥棒下,台尔曼“双脚迈进了第三阶段”并在这个阶段中走向了他本人和德共的覆灭。
总结地说法,就是台尔曼过度迷恋选举和议会斗争,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妄想以为靠选票就能上台。他没有学会根据德国的现状进行独立的思考,只会傀儡一般地听从来自莫斯科那帮人的瞎指挥――这一点和当时中国的莫斯科派何其相似。
而当时的德共内部,党内的权力斗争也十分地激烈。后人评价这段历史时,对台尔曼的诸多指责之一,就是他擅长的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击败党内对手。而不是在阶级斗争的战场上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简单地说,就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台尔曼本来是被关在柏林近郊的一座监狱里,希特勒对他看押得极紧,单独关押,不得见亲友,也看不到其他的狱友,看守他的监狱也都是党卫队的人。但六月之后,长刀之夜发生后不久。台尔曼被从柏林监狱转移了出来。改为关到基尔市附近的一座新建集中营。
那是一座专为德共建造的集中营,在这里,有超过四百位德国**员关押在此。被迁到这里后,台尔曼很快发现自己受到的管束比从前轻了很多。而居住环境也大大改善。
首先他被安排在了一间明亮带有电灯的监牢。监牢里配备了卫生间、厕所。而且夜里的熄灯时间被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