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该有的样子
虽然有很多原始股东会大量地分走这次紫微星IPO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果实,可紫微星自身仍会有极大的收益,融资规模不会低于100亿美元。
这么多钱来了,怎么花?
资本市场是造富神话,现在国内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可是在未来十年里,这样的造福神话一次次地出现,就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很多公司靠着资本市场赚来的钱,是他们公司原本几十年几百年都赚不到的。
这么多钱砸下来,难免不让人动心。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流程需要走。
总不能像韩国SK集团的会长崔泰源那么荒唐,直接把公司的钱挪到个人账户上去了,很难想象连小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会发生在这样的财阀家主身上。
国内的最主要的策略,就是分红。
上市之前,紧急分红。
把账上的钱都分下去。
上市了,融资了,公司账面上又有钱了……有钱之后,可以接着分红。至于业务扩张、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经费,可以去发债、贷款筹钱。
更有甚者,有的公司是去发高息债、借高利贷,拿到钱之后,给股东分红。最终就导致股东们都富得流油,公司债务累累。
不过,这样的操作并不违规。
是从美国学来的。
分红,是拉升公司股价的有效办法。
没钱分红了怎么办?那就只能是借钱来给股东们分红了。反正只要分红,股票就有吸引力,股价就可以大涨。
美国的很多上市公司也这么搞,比如大名鼎鼎的星巴克。
在很多新兴的咖啡品牌杀出来,以及星巴克的社交属性越来越低不受年轻人认可的时候,星巴克的股价就开始大跌了。为了挽救星巴克的股价,星巴克采取的就是这种公司发债借钱,然后给股东分红的方法来提高股价。
股东嘛,都是为了赚钱。
分钱越多,就越高兴。
最后的结果就是星巴克的债务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资不抵债了,股价却也越来越高……要说有风险,肯定是有,这样的资本运作就是在踩钢丝。不过,很多世界级巨头都是靠着这样的策略发展起来的。
拉升股价,不仅仅是资本收益。
还有品牌的展现、营销价值、人才竞争的优势,还有对竞争对手的威胁,有信誉评级的提高……信誉提高了,就可以有更多的发债空间了。
只要股价不断上涨,信誉越来越高,发债能力越来越强,就完全可以把这套模式给做起来,直到获得最终的成功。
紫微星肯定不能这么搞。
这是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可以分红,但规模往往都比较小。科技公司一般看重的都是成长性,并不那么重视分红。科技公司有钱了,应该是去研发新的技术,扩展新的科技产业,为全人类做贡献的。否则凭什么科技股的市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