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第 271 章(2 / 4)

明从永乐年间就禁海,正统以后连朝廷都不再派船队出海了,朝中也没人敢提海事。三人一听这建议就觉着是有沿海富户利益相关者在其中插手,追问是何人所言,结果天子吐出来那个名字,是重重地在李阁老头上砸了一下。

怎么是他的弟子?

怎么是他那个出身迁安,家里跟东南沿海八竿子扯不上关系的弟子?

好像……他跟海也有点关系。他这些日子不是正醉心锦衣卫平倭的连环画?还说日本国对大明不敬,要找人测量水文气象,寻个能攻伐其国的时机……

这召的才、要的书,细想来真像是与平倭有关的。这痴儿不会画连环画入了迷,要撺掇着皇上建船队、建海军,一步步弄到要攻打日本国吧!

李阁老心思复杂地想着弟子,徐浦、刘健二人也神色莫测地盯着他。

当初他为了弟子请托,在翰林院找人画《王窈娘琵琶记》时,徐刘二人都还是侍读、侍讲学士,当然也知道他是怎么拉人的。

这两人性情端方严肃,没加入写手队伍,可几年来都是亲眼看着《锦衣卫》在翰林院里星火燎原,听着兼职作者们从单纯写锦衣卫办过的案子到杀伐心大起,讨论用什么样的船队能突破海上风浪,荡平日本国……

崔燮请皇上下诏求海外人才,真不是为了平倭做准备?

他有这念头,真不是老师教的?

两位阁老在小朝后就把李东阳逼住,问他到底有没有出海伐倭之意。

李老师委屈。

李老师可没想过提兵百万荡平倭国,崔燮跟他讲自己的理想时,他还劝崔燮别着急,等当了首辅再说呢。进谏之事都是这弟子自做主张干出来的,能怪谁呢?

当然还是得怪老师。

大明的师生身份犹如父子,弟子在外头干出什么事来,老师都得担几分责任。

李老师担心崔燮一时冲动,钻了灭日本国的牛角尖,便亲自来找他,问他究竟是不是在为征倭做准备。

崔燮诧异地“啊?”了一声。

他是在为大明全球化,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做准备,有征倭什么事啊!难道是天子跟内阁商量时传错话了,引起什么误会了?

他连忙解释道:“老师误会了!弟子怎敢对恩师阳奉阴违,私下劝天子出兵伐日本?那天是因陛下召我问那些耕作新法,还拿了大豆花来观看,问我如何才能格得天理。我便对以细观万物、增广见识两法。唯有求异域良种一条,是陛下不曾问到,我见陛下用心农事,想令大明百姓都得温饱,自己加上的。”

李老师冷哼了一声:“你什么时候格得天理的,怎么不见你写了文章来?你跟我说句实话,你要召的是不是懂海战的人才、造海船的书籍?你那所谓的异域良种,真个不是托名良种,实则要人弄来俵物、倭刀、金银矿藏?”

真不是。他那时候没想起这么多来,还是李老师想得周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