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不是被太监糊弄的傻子,也就是个被太监引诱着不务正业的昏庸太子了!
《少年锦衣卫》第三部要是出来,他就、他就、他就先看了,然后拿着书跟他的詹士程学士告状,叫程学士管着那个崔燮!
两位国舅离开后,太子仍旧愤愤不平,唤了如今唯一能安慰他的刘瑾过来,跟他抱怨了几句。
方才太子与国舅们说话时,刘瑾从头到尾在旁听着,自然知道国舅跟他们内侍过不去的根子,咬着牙根儿露出个笑容:“朝臣们总盼着小爷按着他们的规矩长,两位国舅是大臣教出来的,自然板正。奴婢没什么见识,不敢议论外头的事,只是心疼小爷白日里用功读书,早晚还得导引练功,竟不得个歇趁的时候了。”
太子深沉地叹了口气:“孤倒是想歇,歇着又能干什么——连这书都是那位崔大人出的!”题是他出的,书也是他出的,这东宫里竟没有跟崔燮不沾边的东西了!
刘瑾眼中闪过一道异色,微微弓身,在太子耳衅进言:“殿下若不想看崔侍讲的东西,做些旁的散散心,奴婢倒有个主意——方才两位国舅说,锦衣卫谢同知曾领着他们假装办案,小爷也可以假装是个锦衣卫之类,奴婢陪小爷扮随从、或扮罪人,叫小爷试个新鲜?”
太子瞥了他一眼:“罢了,孤还想多留你几年,别再叫国舅抓着吧。再说,锦衣卫有什么可扮的,顶多就跟两位舅父似的,抓几个做错事的太监罢了。孤要扮,也得是挥军百万,南灭倭国、北平鞑靼的大将军……”
刘瑾感激涕零地低下头,谢过太子对他的关爱,退出去给太子取新茶。踏出殿门后,他像不适应外面明丽的阳光般眯了眯眼,朝着大明门方向看了一眼。
他倒要谢谢两位国舅替他拔去了那么多争宠的人,谢谢崔侍讲编书编试卷,叫太子的心思倒向他。
若有一天太子践祚,他刘瑾大权在握了,那位素有清誉令名的崔大人要来投奔他,他肯定也会倾心结纳,礼贤下士,做一位值得投效的主君。
清宁宫内外,主仆二人都想着崔燮,却不知他们很快就不用光想着,而是要真正地见着这个人了。
三月廿二,状元伦文叙领进士三百人到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
四月初,工部着人刻了题有本榜三百进士的石碑立于国子监。
至此,弘治十二年这一科抡才大典就算平平顺顺地结束了。从知贡举官、考试官、同考官、监场官、提调官……皆以论功行赏,各有升迁或赏赐。副主考官、翰林院学士程敏政以擢才之功被刘、李、谢三位阁老援引入阁。
程学士入阁后,第一件事倒是先推举了李东阳的弟子,弘治十年刚刚回朝的翰林侍讲崔燮为从五品侍讲学士。
内阁批蓝、天子批朱,一路毫无阻滞地照准了他的奏章。天子另有特旨命崔燮兼东宫讲读官,教导太子朱厚照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