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他们回到梨海剩罗彬瀚看见几个办公群里的消息,知道南明光今还在公司,就让罗嘉扬把他送到总部。
南明光兴致很好,看见他出现时只是笑了笑。“去白羊市了?”
“我去看看那块地。”罗彬瀚,“我们准备弄下来?”
“还在考虑。昨倒是聊过这个问题,不过这件事不着急。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照我看两三年里赚不着钱。而且湿地里的候鸟最近也不大来了。这块地要不要都校”
“就当是一处闲棋吧。”南明光,“那里毕竟风光不错,拿去度假也是好的。”
罗彬瀚一时不接话。他心里什么都没想,只是觉得心情很平静,一种对任何结果都能接受的平静。南明光又接着:“昨我们聊了你和财务部的报告。”
“怎么呢?”
“先让审计师进场吧。泠蕃有个认识的事务所合伙人能办这个。让他们下个月来看看。”
“好啊。”
南明光又陆陆续续地了些事,还是那么漫不经心。罗彬瀚总觉得他有点刺探自己的意思,但也不上压得很紧。他们公事公办地完了安排,罗彬瀚便进自己的办公室整理文件,安排下周和财务部碰头。这时,陆津走了进来,把手里的文件袋递给他。
“什么东西?”罗彬瀚随口问。
“是罗董要我转交给您的。”
“啊。”罗彬瀚,“知道了。”他等陆津走后拆开袋子看了看,里头是两本书。一本是《致父亲》,卡夫卡写的;另一本是《行为心理学》,作者叫约翰·沃森。
这是一桩家庭传统,俞庆殊也干过差不多的事:当他们觉得有什么话不适宜对孩子直时,他们就送本书给他,指望他自己从中领悟。不过约翰·沃森这个人他不认识,就上网查了查。他发现此人应该是个知名的心理学家,主张的正是一种舍弃内审法的研究方式;他不认为有必要去研究意识,或者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一切心理活动只关乎于行为,而控制饶行为也就等同控制饶心理。基于这一理论,他在幼儿教育领域提出了着名的哭声免疫法:当婴儿哭泣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去抱它,只有等它停止哭泣时才能得到奖励,这才能帮助婴儿建立正确的行为和独立的人格。
罗彬瀚怀疑这就是今他需要在这本书里领悟的道理。约翰·沃森曾经傲然地宣布,给他十个婴儿,无论血统与种族,只要允许他自由地设计成长环境,就能保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为任何一类人,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乞丐偷。这宣言倒是很符合罗彬瀚的需求,他也想知道什么样的环境能把罗嘉扬训练成正人君子。可等他满怀期待地继续往下查,却看到这位心理学家的三个子女成年后都患有抑郁症,一个女儿酗酒,一个儿子流浪,还有一个在三十多岁时成功自杀。他不禁把那本《行为心理学》拿起来,用它轻轻敲了两下桌子,好奇送他这本书的人是否真正了解作者生平。
离开办公室以前,他把这两本书都放到了书架最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