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
“人道敕令:于炎夏人道中开辟【龙之本源】。
龙乃祥瑞之首,炎夏子民以龙裔自居,非指血脉中有着某种强大神兽的基因遗留,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勉与自信。
龙,其形象融合了诸多生物的原型,所以,祂代表了炎夏文明的大气与包容,其能上九天,能潜深渊,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代表了朝气勃发、蓬勃向上的精神。另还包含了超卓的自信,不依赖任何他物,超然独立的自信。
龙的精神,即大气的,包容的,自信的,朝气勃发、蓬勃向上的,越是神武、卓越、超凡的心灵,越能与之契合勾连。”
随着这道敕令发出,炎夏人道世界之中,本就活跃沸腾的人道气韵越发勃发如同鼎沸。
原本宛如星河世界的人道气韵之中,有一部分人道气韵向着一处集中,渐渐地构成一个龙的形象。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随着越来越与龙相关的人道气韵融入,龙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一成,两成,三成……
可就在凝形到六七成的时候,再也无法寸进,甚至很多与龙相关的人道气韵与已经融入的彼此排斥,无法共存。
姜不苦现在就是这方世界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他自然明白其中缘故。
“龙的形象,是炎夏神话中最丰富,最富有变化的形象。所以,龙之本源,也不能是固定的,而是有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最与之相契合的那一种形象。”
“青龙:象征东方与春天,侧重于朝气勃发,蓬勃向上。”
“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侧重神通广大。”
“应龙:背生双翼,神话中的祖龙、真龙,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侧重神武不凡。”
“蜃龙:侧重于千变万化。”
“另有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皆各有侧重。”
“另有虺、虬、螭、蛟、角龙、火龙、蟠龙、云龙、望龙、行龙、鱼化龙等。”
随着姜不苦心念确定,那已经有了六七成形象的龙之本源开始吸收那些彼此冲突抵触的人道气韵,其形象不断变化着,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时而生出双翼,当所有相关人道气韵全部汇入其中,龙之本源彻底凝成,祂没有一个清晰地、具象的形态,而是随时处于变化之中。
而代价就是人道值的狂跌,本来最初凝成龙形主体之时就消耗了许多人道值,随着他定下龙之本源千变万化的基调后,每确定一种形象,都会有相应的人道值消耗,如青龙、烛龙、应龙这些形象,每一种都要扣去四五千,其他如蜃龙、囚牛、睚眦等每确定一种形象就要扣除一两千,其他诸如虺、虬、螭、蛟等每确定一种也要扣除数百点不等。
最终,当龙之本源彻底凝成,消耗的人道值为4万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