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跟上科技园目前的技术水准。
不用说八十年代。就算进了新世纪共和国开设燃机专业的相关院校也少的可怜,目前除了盛京、北平、西安、南京、哈尔滨、吴淞这几大城市的重点大学或航空专业高校开设了燃气轮机相关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顶天也就三、四百人的样子,对于华晨的人才缺口无异于杯水车薪。
此次兰化事故的根源,可以说就在研人员数量、经验双重缺乏上。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详细调查,ed12电机组断轴事故的元凶已经找到,负责为燃机主轴提供滑油的油路管接头出现微渗漏,相关检修人员在燃机的离线临检时没有现这个故障。设备复线运行后渗漏点扩大,出现了滑油管路突然断裂的恶性事故。
由于ed12燃机机组主要用于电设备,为了缩减成本,华晨在设计上对原来机组的备份供油系统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毕竟民用设备不比军工不必保留太大的安全余量。
改动之后的ed12燃机机组在主轴的滑油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备份的紧急安全系统依旧可以维持整套机组1o分钟的运转,为机组紧急停机留下了很大的时间空余。
兰化当天的机组值守人员吃坏了肚子。频频离岗,没能第一时间现机组的险情进行手动停机,就算如此正常境况这种重大险情已经达到了机组自动停机的要求。
苏良宇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已经为ed12燃机机组开出了数字监控系统,监控燃机运行时各种主要管路的压力、温度等参数。使得机组面临严重情况具备自动停机的能力。
不过由于芯片实验室是第一次搞这种东西,参考的实物只有宝石涡轴动机上那套类似的设计,这套电子监控系统刚刚开出来时谎报率极高,设备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芯片实验室从软件、硬件双管齐下,设计了几道验证程序用来解决误报问题。
前后折腾了一年多,花掉五百多万的经费之后,这套电子监控系统终于堪用了,唯一的缺点就是限于处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要在机组险情生后的十多秒,完成数道验证环节之后,才能启动自动停机步骤。
这点时间上的延迟对于放在地面运行的,有人值守的电机组来说算原本不上什么致命的破绽,但是事情糟糕就糟糕在滑油管路断裂之后,机组第一时间起火。
虽然芯片实验室知道自家芯片的品质暂时适应不了机组运行时的高热环境,把数据处理系统和机组分开建的远远的,但监控机组实时运行的分立器件就无法幸免遇难了。
机组起火后没到十秒,负责监控机组运行的分立器件就已经报销,此时负责紧急关机的数据处理系统正忙着运算验证呢,由于监控系统忽然没了动静,验证程序陷入死循环,结果这道保险如同虚设,在这次事故中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至于造成油路微渗漏以致变成断裂事故的罪魁祸,却是燃机设计上的原因,由于经验不足,华晨把负责冷却燃机的水冷管路和负责滑油供给的滑油管路紧紧相邻,由于兰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