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其他开销,总共三亿港币出头就能把这个跨地域的集团正式运行起来。
换成国际流行的摩托罗拉设备搭建,没有上亿美元想都别想,看起来使用港基集电的设备貌似随便一个富豪就能搞定一家跨区域通信集团的样子。
坑,没埋在组网发射基站等设备的采购价格上,坑,被埋在了呼叫中心的容量上,投资两亿港币虽然能从硬件上把这个跨地域的通信机构运转起来,但是,这家拥有十八个呼叫中心的通信机构,所容纳的寻呼用户总量还不到四十万。
平均分摊给十八个呼叫中心或是叫十八市县,每区域分到的用户数量只有两万,类似港岛、台北这类装机百万台容量的大城市,两万容量的传呼台屁都不是。
想发展只能扩容,关于呼台扩充容量设备购买的成本,由于扩容设备的成本低到香格里拉都不怎么好意思计算的缘故,因此香格里拉电气选择发明了一个很有趣的算式,就是传呼台每增加一个用户的容量,所付出的硬件成本刚好是该用户所缴纳一年半的年服务费用。
以共和国惯例的每年120块年服务费为例,用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名词来形容,呼台获取用户的成本每个多达22美元。
摩托罗拉赚钱的秘密和香格里拉略有不同,除了卖传呼赚一笔和卖设备再赚一笔这两者一样之外,香格里拉可以让客户在刚刚起步时低成本组网,价钱只有摩托罗拉的四分之一,然后在未来扩容上埋坑,相当于让营运商始终痛并快乐着,毕竟设备扩容也代表着财源扩大。
摩托罗拉选择的埋坑方式没放在扩容上,摩托罗拉的呼叫中心都是十万级别的用户起步,足足是香格里拉的五倍。
摩托罗拉坑钱的方式选择了一个叫做提速的玩意,目前摩托罗拉所提供的非人工自动寻呼,有个极为坑爹的特点,电话打了之后,要等待至少八分钟被呼的机主才会接到呼叫自己的号码,回话上稍有耽搁,找人的那位打过传呼之后,少说也得原地等待十分钟,就日常使用的情景来说,平均一次寻人要花费十五分种。
摩托罗拉的升级坑钱大法就在这里,下一代呼叫中心总比上一代反应快一点,如果没有香格里拉搅局,摩托罗拉这套体系日后被称为高速寻呼体系,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摩托罗拉才拿出这边电话呼叫,呼机机主能在十秒内接到呼叫电话号码的速度。
梁远这种极为精通消费者心里的货色,自然不会用作死的用户体验来搞什么技术换代,由于选用的编解码技术技术方向不同,香格里拉的设备反应远快于一年前的摩托罗拉,一个电话过去,最多60秒呼机机主就会接到呼号,只要不是太倒霉,通过呼机寻人的时间成本会控制在五分钟之内。
香格里拉在用户体验上走得非常远,就算坑寻呼台都给寻呼台留下了一边被坑一边爽,一直被坑一直爽的印象,可想而知在技术没代沟的情况下,香格里拉设备的评价无论在营运端还是客户端都会把摩托罗拉按在死地上摩擦。
事实上也是如此,共和国国内除了早年装备的少数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