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朕罢黜国师,这岂不是让朕以前十数年的努力白费了。
还有什么‘重整朝政,任用贤人’,这不是指着鼻子骂朕昏君么?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如果是普通人,估计已经直接下狱了,甚至搞不好还要咔嚓。
皇帝虽然盛怒,但还没有忘记王阳君在士林和朝廷中的影响力,于是也就是申饬了一番。
王阳君也硬气,既然你皇帝不听话,那我也懒得伺候你,直接辞职不干了。
王阳君的影响力在士林中就不必多说了,在佛门和道教中那也是交友遍天下。
灵隐寺的方丈、抱朴道观的观主等人,都是他的好友。
他老家在余姚,这次途径杭州返乡,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诗会,并放在灵隐寺举行。
对于这样的诗会,杨易本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毕竟他志不在官场,也就不需要像其他书生那般,需要削尖脑袋地想在王阳君和朱孝纯等大人物面前表现。
但当听到周围的诸寺道观的人也会齐聚,他顿时来了兴趣。
如果能够‘一网打尽’,也省的他一个个地方跑。
一路上,众书生激动不已,神色向往:
“诸位,如果能够在今天的诗会上崭露头角,肯定会被学政大人记住的。那接下来的乡试,可就十拿九稳了。”
“学政大人只能够影响乡试,如果能够得到王宗师的赏识,那接下来的会试都不成问题。将来进入官场,肯定可以平步青云。”
“听说楚王也来了,如果能够得到楚王的赏识也不错。”
……
大靖王朝,虽然以科举取士。
但近十几年来,科举取士已经远没有曾经那么严谨了。
只要背景够深厚,就能够影响到考试结果。
正因为如此,这才使得大靖的官场越来越腐败,虽然也能够选拔出不少的才学出众之人,但更多的是能力普通的人。
但他们背后又拥有深厚的背景,这就导致了他们官越做越大,而真正有才学的人因为缺乏后台,只能够在底层挣扎。
当走到灵隐寺时,众书生都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宁采臣也不例外,他的体能本来挺不错的,但被杨玉环吸了几天,现在虚得很,比其他人好不到哪里去。
唯有杨易脸不红、气不喘。
众人啧啧称奇,唯有宁采臣了然。
虽然他没问,杨易也没有说。
但他知道杨易肯定不是普通人,否则如何能够从画妖杨玉环手中救下他来。
走进灵隐寺,这里已经汇聚了数百个书生,老少皆有。
他们围聚在一个高大的木架前,上面挂着九副半联,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或是深思,或是懊恼。
很快,同行的一个书生就打听到了。
原来今天相见王阳君等人,必须过三关,杀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