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笔不同,书写速度较慢,而且为保证质量,一天写百十次顶天了。
按一天一百次计算,一万次下来也得三个月。
对方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次?
可能单纯为了练字,也可能为了……造假。
但不管那种情况,张旭本人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因为根据肚疼贴的内容,这玩意大概率是他写的心情笔记,有点像qq空间里的说说。
没有人会一天写100遍自己的某次心情笔记,然后坚持100天吧?
除非张旭疯了。
林老脸色一变:“姓肖的,你说话可要负责任。”
肖睿苦笑:“林大哥,虽然我也不想这么说,但这是事实。”
“不可能,这两幅字一模一样,凭什么说我的‘肚疼贴’就是仿他的?
而且你也说过,这幅字更加浑然天成。
以张旭的造诣,写出更完美的字不是更符合现实吗?”
肖睿摇摇头:“问题就出在‘浑然天成’上。
人不是机器,不管做什么,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
比如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书写过程中,就不小心写了不少错字。
所以大家在看这幅字上的涂抹痕迹时,本能会觉得不太舒服。
还有维纳斯雕像,也是个典型的例子。
西方人将其称之为残缺美。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点自己的见解。
举个例子。
相信大家对两个行业耳熟能详,一个是匠人,另一个是艺术家。
就拿肚疼贴来说,张旭将其写在纸上,然后请人将其刻上石碑。
这个过程中,纸上的字和石碑上的字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在刻意打磨下,石碑上的字还要稍胜一筹。
但张旭被称为艺术家,将字刻在石碑上的人,就算刻的再好,也只能称之为匠人。
很多人认为,这是匠人自身能力不行。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匠人也是人,凭什么不如张旭?
原因只有一个,匠人在雕刻之前,会反复临摹这幅字,直到确定万无一失,才会动手。
可就是在这种反复临摹的过程中,匠人的思维会慢慢变得机械。
机械代表精准,但正是因为这种精准无误,限制了匠人的发挥。
因为艺术和精准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比如让你用圆规话一个圆。
大家都会说这个圆很完美,却没有人认为它是艺术。”
林老脸一黑:“什么残缺美,什么机械不是艺术,简直一派胡言,狗屁不通。
判断一副字画的真假讲的是证据,而非某些歪理邪说。
难道我们看到一幅字写的圆转如意,浑然天成,就说是假的。
而另一幅字行文滞涩,却反而成了真的?
什么是颠倒黑白?这就是颠倒黑白。”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