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洗澡这项任务一直由杨九安负责。
沈嘉洋五年岁那年,杨九安觉得差不多可以让他自己洗了,就教他洗了一次。
第二次就完全是他自己洗了,她只在浴室陪他。
沈嘉洋拿着小海绵,一边给自己搓澡一边感慨:“妈妈,洗澡好累呀!”
杨九安还没想好要回他什么,就见他一脸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谢谢你养我。”
她一下就愣住了,一股暖流自心底涌上,令她不自禁的扬起唇角。她轻轻摸了摸儿子乌黑的头发,然后告诉他:“洋洋真乖,妈妈爱你。”
六岁,沈嘉洋进入小学。
洋洋打小就外向,入学后简直如鱼得水,很快就和同学打成一片,渐渐的就不再那么依赖父母。
这是好事,安亦终于摆脱了这个混世魔王,有更多的机会过二人世界,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创作。
杨九安重返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由沈老师投资的《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是沈亦泽一直在追的纪录片,直到他穿越那年,这部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纪录片仍未结束。
原版采访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小孩,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出身上层社会,此后每隔七年,导演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早在孕期,杨九安就听沈老师提起过这个题材,当时就很意动,两人商量后决定等洋洋七岁时再开拍。
身为纪录片导演,她很乐意记录儿子的成长与变化。
原版是录一期播一期,但杨九安不打算这么做,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她担心片子播出之后,受访者会借此获取流量,成为网红。
访问类的纪录片应最大程度降低拍摄本身对受访者造成的影响,她希望忠实记录每位受访者的成长历程,而不是擅自插足别人的人生,改变他们的命运。
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到盖棺论定的那天再播出,对受访者来说,是一次人生的回顾,对整个社会而言,则是一段历史时期的缩影。
很有意义,唯一的问题在于,这种播出方式赚不到钱。
好在投资人是沈老师。
得知安安的想法后,沈亦泽不假思索地说:“你老公别的没有,钱管够,不必考虑成本,按你自己的想法拍就好。”
经过一年的筹备,杨九安和导演组在全国各地寻觅到十五名受访者,上中下阶层各五名,等沈嘉洋七岁那年,《人生七年》的第一期正式开拍。
采访洋洋时杨九安选择了回避,将任务交给副导演。
孩子们还小,尽管拍摄团队很好地隐藏了镜头,部分小朋友依然很紧张,肉眼可见的紧张。
沈嘉洋却没这个问题,也是因为从小就被安安拍来拍去,早已司空见惯,淡定得宛如一个小大人。
杨九安将素材带回来给沈老师看。
【副导(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