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罗国吹牛,就说大唐扫清百济余毒,当下已经派遣八万精兵渡海前来熊津都督府,让他们整备大军配合打击百济!”
战争不是过家家,但刘仁景觉得李鸿儒就是在过家家。
大唐的援军只有七千余人,李鸿儒硬生生吹牛皮吹到了八万。
不仅仅是吹牛,李鸿儒显然还要将新罗国拉下水,让新罗国发动全军冲锋。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变故必然诱发熊津都督府、百济遗民军团、倭国、新罗国的巨大变动,导致后患难于收拾。
刘仁景虽然脸厚,但他心没这么黑,干不了这种事情。
事情最终由裴守约接手,带着数人充当大唐使者前往新罗国。
“师叔,你就准备坐稳都督职位吧!”
吩咐完裴守约,李鸿儒看着一脸不安的刘仁景,当下就是好一番劝说。
“你那儿给师叔留个地方,万一师叔吃败仗被朝廷砍脑袋,你得带着我去桃花源养老!”
刘仁景寻思了好一会儿,最终只得提前安排自己的后路。
刘仁景没带兵打过仗,他所认知的战争也与李鸿儒打仗的方式完全不同。
但李鸿儒说的有理有据,甚至已经筹谋了一年有余,又将自己学生、亲属齐齐带入,刘仁景也没法阻止。
若朝廷支援哪怕是两万到三万人,刘仁景也愿意稳打稳扎,但朝廷的援军太少了。
若不走奇兵险兵,援军加上熊津都督府的驻军只能形成防守姿态,而后慢慢等待大唐再次的军事大行动充当后援。
这不是刘仁景想要的。
而且朝廷派援军驻守,他这个临时都督等待交接后也大概率回收。
诸多因素下,刘仁景最终决定走一步险棋。
“师叔放心,只要你冲杀到位,没可能去我们那边养老!”
“走走走!”
被李鸿儒一说,刘仁景还真行动了起来,开始整备泗沘城的驻军。
前往新罗国的裴守约等人凭借一张假冒的公文和嘴炮劝动新罗国冲击百济遗民军团,这会导致百济遗民军团对句骊国、倭国分别求援。
李鸿儒能劝住句骊国军团拖延出发甚至不掺和,而倭国前往救援的途中则会与大唐军团交战。
事情看上去简简单单,但刘仁景只觉其中各种不对劲。
但事到临头,他退缩也没什么用。
毕竟李鸿儒为了这桩事情已经操心了近乎一年有余,疏通诸多环节后已经闲得发慌了。
刘仁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他很清楚大唐朝廷援军到熊津都督府后的姿态,也清楚自己临时的职位大概率到了头。
是后半辈子沉沦边疆还是奋勇而上,刘仁景觉得很好选择。
他不知道这一仗后情况如何,但他必须去打。
只有打,他才能看到契机。
也只有打,甚至于打胜仗,他才能从平平无奇坐稳位置,甚至于不断向上重新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