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到这事儿”。
闻言,唐成点点头,金州刺史的官儿终究还是太小,轮不着天子来cāo心,“工部侍郎?于东军是个什么样人物?他又是那方的?”。
“他那方都不是,也就是说除了皇帝之外谁都不认的。他是从工部一步步干起来的,没放过外任,人有些迂阔,但架桥修路倒是把好手儿”,张亮看了看唐成,“不过这也是陛下选中他的最重要原因”。
居然还是个技术型官员,不过张亮后面那句话却让他不解,“嗯?”。
听了张亮随后的解释唐成才明白过来,于东军到山南东道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修路,修一条从房州通往本道首府的道路。
当今天子李显第一次当皇帝刚刚两个月就被老娘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京城长达十四年之久,安置他的地方正好就是紧邻金州的房州。这李显当皇帝虽然庸碌,但实实在在是个顾念旧情的人,八年前当他被垂垂老矣的母皇重新召回京城复立太子后,就有意为房州做些好事。
最终,他选择了修路,在山大林密的房州住了十四年,李显太知道当地百姓出行的艰难了。
修一条从房州通往道城的大路,这不仅能惠及到最大多数的房州百姓,更是利在子孙的好事儿,就连乡里的土老财们发家之后最喜欢做的善举也是铺路架桥,遑论李显还是天子之尊,而且这件事情本身于朝廷来说也有好处。
虽然几年前就有了这想法,但因李显那时还是太子,还无力推动这样的大工程,及至他登基这两年,却又忙于稳定朝堂,加之登基之初杂事太大因也就迁延了下来。
此番趁着山南东道节度使换人之际,早已等得不耐的李显顺势推动了此事,素来少有主见的他拒绝了包括韦后在内所有人的提议,一力认定其实并不适合主持方面政务的于东军接任观察使,目的就在于了结多年夙愿。
唐成静听张亮介绍这些背景时,金州的三潭印月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不过现在的他却没心思却想这个,“此次官员调整要落到实处还有多长时间?”。
“落到实处?”,张亮楞了一下才明白意思,“你这说法倒别致!一个月吧,当ri冲出宫城逃走的李重俊已是穷途末路,朝廷总要料理了这件事情之后才会进行官员调整,这是题中应有之意,算算时间,一个月该够了”。
一个月呀!唐成无声的点了点头,却是再也没有前两天的好心情了。
这一年多来他的路子之所以走的顺,升的快,归根结底的原因,若按后世官场的说法就是跟对了人,先是张县令,后是孙使君。
本来,在圆满完成桐油生意后,若是不出这样的意外,他在金州州衙的前途完全可以用前程似锦来形容,但如今……孙使君离职,安知新使君又是什么样人物?抑或老马会不会捡个漏子乘风上?
想到这些都是头疼啊!总而言之就是一句,他回金州后的ri子怕是不会再那么好过了。
刹那之间,唐成真有了改变主意调往长安的冲动,但再细想想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