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头顶是厚厚的云层;第二张图片,他正从万米坠落,云层若有实质,被他坠落的身躯冲撞出一个巨大而深邃的窟窿。
不,我们不一样,他们是摄影爱好者,我是你的爱好者。
“两个!”
“不客气。”
她迷迷糊糊地答应下来。
想到去年安安还在上学,参加的很可能就是学生组,他便着重留意各组照片下面是否有她的名字。
稍稍平复心情,她说:“既然你对自己的审美这么自信,那我再问一个难点儿的问题:你觉得这组照片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沈亦泽伸出五根手指:“存五个。”
她看着他,莫名其妙的,心开始突突直跳。
不懂他就坦然承认,然后向安安虚心请教。
这个展厅安安看得更快,几乎都是一扫而过。
一共四张图片,被摄主体皆是一名褐发碧眼的外国小伙。
立即改口:“我忘了!我们去那边!”
安安以前参加过这个比赛,他是知道的,后来他仔细了解了赛事规则,发现参赛不要钱,发一组照片就行,于是本着重在参与的理念,几个月前给主办方投了稿,报名了今年公开组人像类别的角逐。
沈亦泽保持着风度,心里却催促:“拍完赶紧走!没看见你们学姐在约会嘛!”
她突然有点紧张。
“一个!”
沈亦泽顺从地跟随她的脚步,略有些幽怨地盯着她白皙的小手。
“嗯……好吧,我现在欠你一个笑容了。”
沈亦泽凝视着图片,托着腮仔细思考,随后闭上眼睛,将自己代入安安创造的天马行空的场景,想象她的心境。
杨九安介绍说:“这个摄影师是伦敦传媒学院的校友,我刚出国那会儿,他帮了我不少忙。”
公开组的设置是为了颂扬单幅图像的力量,这个组别和专业组一样,没有任何报名限制,且只需要一张照片,因此投稿的人数最多,其中不乏业已成名的摄影大神。
两人争执着走向下个展区,俨然两个无聊的小学生。
对一名创作者来说,被理解就是最大的肯定,如果那个理解的人恰巧是他,那她甚至觉得,比拿奖更令她开心。
“师兄啊。”沈亦泽扁扁嘴,“他都帮你什么忙了?”
她说完,拉住他的衣袖试图把他从《宰羊人》前拽走。
那个男生显然有些激动,满脸兴奋地说:“学姐,我真的特别喜欢你!”
沈亦泽立即抢答:“这几张图片中出现了不少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元素,所以很明显,这是一组超现实主义的摄影作品。”
再往下看,第四张是一群孩童在河里戏水,他们的背后却是荒漠化的土地;第五张是俯拍,从空中俯瞰而下,入眼一片荒凉;第六张是墙上挂着的那名中年男人的证件照。
这意思明显就是有,安安不说,大概是想让我从这百余幅摄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