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是觉得兴国公还是幼稚,之前的成国公不就是有丹书铁券的,最终的结果还不是一样;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感觉,原来兴国公是爱美人不爱江山,迷恋坤兴公主都到了这个份上。
张明伟坚持,便再度表态,说他想要的这个承诺,利国利民,绝非过份之要求。如果不给这个承诺,他反正也不想要封赏,态度非常明确。
见此情况,崇祯皇帝心中有点感动之余,当然便很配合了,当即一个个问过去,底下重臣,都得表态。
这个时候,张明伟的权势如日中天,哪怕指鹿为马,估计都没几个人敢揭穿,因此,最终,他的要求便通过了。
于是,有关对兴国公个人的封赏,便先这样了。
接下来,崇祯皇帝便又拿出了两份之前收到的捷报,在这朝议上开始讨论封赏等问题。
可以说,这个朝会是个喜庆的朝会,毕竟都是讨论封赏问题的。
不过,事实上,有人对此也是有点意见的。
因为这两份捷报,前几天就已经收到了。但是,皇上一直按着没说。任何人都看出来了,皇上这是要等兴国公回京才来议事。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这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好像崇祯皇帝离开了兴国公,有种吃饭不香的那种感觉。
你说剿灭流贼,或者其他国家大计之类的,有咨询下兴国公,那也没什么,毕竟兴国公的能耐,那是摆在那里的。
可是,像这种捷报的议事,不是完全可以不用兴国公的么?
崇祯皇帝这么做,就让他们有一种感觉,他们全部人加起来,在崇祯皇帝的心中,也抵不过兴国公一个人!
这样的认识,不管是谁,心中都有点不服气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没法说出来,毕竟皇帝要这样做,他们作为臣子的,能有什么办法?
此时,就见崇祯皇帝让轮值太监方正化大声念了一遍延绥巡抚那边发来的有关河套的捷报,随后便问底下文武百官,对于这个事情如何处置?
对于李定国等人的封赏,其实就是按照军功来,这是一直以来就有规范的。看在兴国公的面子上,往封赏的高点偏一点,或者和这些原流贼有仇的,就往封赏的低点偏一点,说来说去,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对此,张明伟并没有说话,只是旁听而已。
最终,主要的几个将领,都是升一级。至于其他人,就用不着在朝堂上来商议,会有兵部那边给出奖赏方案。
对此,张明伟还是没有说话,显然是没有意见。
随后,崇祯皇帝便问底下文武百官道:“延绥巡抚那边说,如今河套的土默特部已经被剿灭地差不多,这河套一地,该如何处置?”
这份捷报的重点,如果说有争议的地方,其实也就是在这里了。
于是,底下群臣,很快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的观点,就是觉得,既然朝廷已经光复了河套,那就要派兵去驻守,宣示这是大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