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找死(2 / 3)

,考试规矩有所不同。

在殷国,又是另一番规矩。

从童子试,到举子试,再到天子试,三大阶段。至于另一时空的会试、殿试,却一并合拢到天子试里来了。

考完试后,金榜题名者,可参加琼林宴。

宴后,各进士便可返乡,至于官职任命,皆有吏部安排。第一甲头三名者有机会直接留在京城,进入翰林院。其余的,基本都是安排到各地任职。

整个流程,颇为缓慢,一年时间,都算快的了。有的人,要等两年,甚至三年,才接到公文。

殷国立国数百年,到了如今,早已是机构臃肿,尾大不掉。每一个县城里头,人员都塞得满满的,很难有位置空缺。

而每一届天子试,录取人数都会达到五、六百人左右。

这个人数看似不多,但要明白的是,他们都是能当官的。

而真正入品的官职,本就不多。

数目多的是“吏”,是“役”。一个官位,起码搭配数十名吏和役,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

这种制度有利有弊,但存在已久,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为了解决冗员问题,近年来,朝廷做了不少针对性的工夫,比如在举子试方面,施行名额限制,把人数压住。毕竟一年一考,考出的举子人数多起来,也不好安置。

举子不同秀才,考得举人功名后,便有田产俸禄放,基本属于国家供养的了。而到了进士阶层,领取的资源就更多了。又免除众多徭役,以及税赋,由此引的弊端,数不胜数。

当时间久了,土地兼并,豪族林立,一层层的剥削之下,最底层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于是,上层建筑便出现多头现象,在野心与利益的驱动下,坐不住了,谈不拢了,很容易就产生矛盾与争斗,使得国土分裂,大乱起来。

正如史书常谈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纵观历史,似乎每一个皇朝,都是这样崩塌下来的。

是从上而下的崩塌。

至于位于最下面的那些人,仿佛永远都是被欺凌,被镇压的份……

陈唐到这殷国,在这方面倒是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不过受限于资讯的蔽塞,资料的欠缺,只能从宏观上做些分析。

求生的方式有千百种,灭亡的形式却往往一致。

这个王朝,不是他所熟知的任一存在,无法预知下一阶段会生什么大事件,更别提改变历史的车轮了。他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分析问题,然后做出有利的预判,从而活得更好。

好好地活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身边的人,周围的人,也能活得好些。

能做到这一步,恐怕便要穷究一生了。

面对满地枯黄,陈唐也不明白为何自己突然大感叹起来,或者,是读书多了,总会有些不切实际的执著理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只是这般想法,总是沉重的,不够愉快,也不一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titan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