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这个事情,还得从古制开始说起,不过那是长篇大论了。
简单而言,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做的事情来给皇帝上的谥号。
比如晋朝的开国皇帝,因为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中原战乱,在武功方面颇为突出,所以死后上庙号高祖,谥号武帝。
这算是对高祖武皇帝功绩的肯定,这个‘武’,是一个美谥。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谋士之所以说皇帝不配文帝,那是因为‘文’这个谥号也是一个美谥。
但是纵观皇帝做的事情,他还真不配!
所以裴矩一时之间还真不好反驳。
谋士接着道:“至于庙号太宗,那更是大大的不妥!”
“先圣云,祖有功,而宗有德。但是先帝在位之时,苛待黎庶,横征暴敛,开凿大运河,征讨高句丽,消耗民力,岂能配得上太宗!”
“而且,我朝承袭汉制,岂能这样擅自上尊庙号!”
庙号和谥号又不同了。
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个皇帝都能有谥号,但是不一定每个皇帝都能上庙号。
依汉朝而言,刘邦庙号高祖这完全没问题,但是他儿子汉惠帝刘盈就没庙号了。
而刘盈的弟弟刘恒,才是太宗孝文皇帝。
之所以谥号是孝文,那是因为汉朝以孝治理天下,所以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
比如后来的汉武帝就是世宗孝武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有庙号,刘盈为什么没有?而刘盈的弟弟刘恒却有?
再者,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也没有庙号,但是汉武帝刘彻却有庙号世宗呢?
简单而言,这是依据皇帝生前的作为来评定的。
谥号的好坏,从皇帝的所作所为来确定。
庙号有无,从皇帝的作为来看。
刘邦建立了大汉,所以他是高祖皇帝。
刘盈懦弱无能,所以他没有庙号。
刘恒积蓄国力,开创文景之治,所以他有庙号。
至于汉武帝自不用多说,所以他也有庙号。
那么有庙号的皇帝和没有庙号的皇帝有什么区别呢?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祭祀!
有庙号的皇帝,只要皇朝不灭,永受血食供奉。而没有庙号的皇帝,三代以后的祭祀就全看当时皇帝心情了。
庙号这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用来肯定皇帝功绩的。
没有嘛,那就挺尴尬的。
如果晋室没有全面承袭汉制,那自然可以随便来。
但是晋室承袭了汉制,那就不能了。
两汉对庙号这个事情非常的严谨,连汉景帝刘启那样的皇帝都没有庙号,这位刚刚死掉的皇帝又有什么资格上庙号呢?
是故,裴矩没话说了,因为这是事实,他辩驳不得。
宇文述看着裴矩吃瘪心里非常舒坦,他看向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