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单翼梁在飞机时速超过600公里时,将因为蒙皮变形严重而操纵困难,俯冲时机头难以拉起。在飞机最大时速低于500公里的1937年这不是问题,甚至在最大时速低于600公里的1940年,这也不是问题。
但在到了1941年后,各国战斗机大踏步地向时速六百公里进发时,这就成了大问题。二战中后期,德国的bf109战斗机有“飞行石板”的外号,主要原因就是单翼梁设计。
喷火战斗机在这方面类似的问题,不过由于喷火增加了刀翼的设计,这个问题不象bf109那么严重。
此外由于是单翼梁设计,该机还存在机翼如果安装机枪,射击时震动严重,对飞行稳定有极不良的影响――所以bf109的武器往往都装在机身上。
第三就是bf109的机身形状设计有问题,不够流线型平直,无法削平机身改善后视性,而在空战中后视性这一点也极为重要的。
后世的军迷在评价梅塞施米特博士时,曾开玩笑地称其应当是个苏联人而不是德国人。bf109虽然有不少缺点。但生产方便性却是一流的,极便于大批量地生产。在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往复杂方向设计的德国人中间,这显得极为“珍贵”难得。
但是飞机毕竟不是坦克,飞行员比飞机要“难造”几倍。对于飞机制造的看法上,林汉是无法容忍为了追生产的一点便捷性,而让飞行员驾驶性能缩水百分五到十的飞机上天和敌人交手然后因为性能不如对手而损失掉。
按林汉的算法,一名训练完善的飞行员最少抵得上三架飞机的成本,一队十架飞机出动,因为飞机性能不如人导致在空战中多损失一架飞机和一名飞行员,加起来等于就是多损失了四架飞机。也就是为了省一点制造工时本方却要多付出百分四十的飞机损失。这是怎么看都不划算的事。
二战时活塞战斗机的生产远比坦克要容易得多。机翼生产再复杂,又能复杂到哪儿去?又能为生产增加多少工时?
在设计竞争前,林汉和汉娜派人提醒过梅塞施米特博士,但是梅塞施米特博士依旧我行我素。唯一的改变就是在机身设计时。按削平机背的方式设计飞机。改善了飞机的后视性,但最要命的单翼梁设计依旧没有改变。
而这个时代的he112,在林汉的要求下。被造出来飞上天时,汉娜只是瞄了一眼,就忍不住叫出了一个名字。
“喷火!”
毫无节操可言林汉,在1935年离开德国前,和亨克尔兄弟早就是好朋友。他详细地提供给了两兄弟不同时代的喷火战机的结构草图以供参考。亨克尔根据他给的图纸作为参考,设计出来的战斗机简直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喷火。依林汉的要求,亨克尔兄弟一口气造了整整二十架不同机翼设计的he112,编号从v1到v20。历史上喷火战斗机同样也拥有二十多种不同时期的改进型,如果拿出这些改进一比较,很容易就查觉亨克尔博士的产品和喷火的二十多种改型相似度超过了百分九十